內容來源:中國國家品牌網
2018年,無印良品可謂是流年不利,先是爆出“拒檢門”,緊接著連續九次降價,如今商標侵權案又敗訴。
據報道,北京棉田紡織品公司日前起訴日本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及其中國分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侵犯其商標權,法院判定北京棉田紡織品勝訴。
這意味著,在其擁有的商標分類第24類商品上,日本無印良品以后在中國只能以"MUJI"商標的形式出現,或者花錢獲得"無印良品"的商標使用權。所謂的24類商標覆蓋的商品種類包括棉織品、毛巾、床單、枕套和被罩等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若單純從法律層面來講,日本無印良品敗訴似乎無話可說。可從品牌的角度而言,在消費者的眼中,“無印良品”有且只有一個。是哪一個,人們心知肚明。
一直以來,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Natural Mill無印工坊被視為日本無印良品的替代品,或者說是“山寨版”。商店除了英文招牌是"Natrual Mill",與日本無印良品的"MUJI"不同外,商店的中文名稱、內部裝潢、產品、價格都幾乎完全相同,相似程度被指高達99%。
因此,雖然按時間來講,早在2004年8月,南華實業貿易公司就已經把"無印良品"商標轉讓給了北京棉田公司。2011年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成立后,獲得了該商標的獨家授權。但在消費者心中,MUJI才是“李逵”,而勝訴的北京棉田紡織品卻成為“李鬼”。
事實上,打類似“擦邊球”的中國企業并不只有這一個。Nike旗下品牌Jordan就曾起訴福建的體育用品公司喬丹體育,官司長達五年之久,最終在去年年底結案,喬丹體育在鞋類、服飾等商品上可以繼續使用"喬丹"的中文商標。
此外,美國運動品牌New Balance于90年代初期進入國內,并采用"紐巴倫"的中文譯名,后因代理商私自擴大產量,生產了大批劣質、印有"N"字樣的鞋款并搶注"紐巴倫"商標,該品牌被迫退出中國,直到2003年才重返該市場,成功注冊“New Balance”商標。
不過,搶注商標上的滯后依然是New Balance最頭疼的問題,最接近品牌譯名的“新百倫”在2004年就被廣東一家民營企業注冊,這家公司還向New Balance發起侵權訴訟,最終以New Balance賠償500萬元告終。
然而,這類企業此后的市場表現以及品牌聲譽,都證明:投機取巧雖可得一時之利,比如法律層面取得勝利,但就品牌意義來講,卻徹底斷送了自己的未來。因為它們最終獲得的只是一個靠打官司“搶回”的名字,而不是對方苦心經營、維護的消費者發自內心賦予給企業的。
但不得不說,無論是無印良品事件,還是喬丹事件或許給外商抱怨在華營商環境變差又添口實,對中國改善國際形象的努力毫無益處。
另一方面,此類事件給中國品牌和外國品牌都上了一課。對于希望走上國際化的外國品牌來說,“打造品牌”并非一帆風順,尤其是在知識產權保護層面,要通過法律途徑建立起堅不可摧的“品牌保障”;對中國品牌來說,修煉好“內功”,才能用實力真正參與市場競爭,從根本上保住自己的牌子。
不難發現,類似中國企業搶注商標的事件,發生的大前提仍是未有大量外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且沒有及時實現市場的本土化,讓某些中國企業占據時間和地盤上的優勢,從而鉆了法律的空子。但要知道,今時已經不同往日。
如今,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口,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進口國和消費國。中國已進入消費規模持續擴大的新的發展階段,消費和進口表現出巨大的增長空間。同時,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中國經濟完成了從數量向質量、從價格到品牌的質變歷程,中國人的消費正在向品牌化和高端化發展。
為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2017 年 5 月 14 日,習近平主席在 " 一帶一路 " 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布,中國將從 2018 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首屆進口博覽會將于 11 月 5-10 日在上海舉辦。截至目前,全球已有 180 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 1600 家企業參與。
此次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同時,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要求。屆時,將會有數以萬計的優秀外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為它們創造機會的同時,對中國品牌來說也是一種挑戰。不過,此次活動將有效加大市場競爭力,可以激勵本土品牌正視自身,通過正當手段參與競爭,實現真正的優勝劣汰。
面對如今的機遇和挑戰,中國企業需要深刻認識,要想在本土甚至是全球市場被大家認可,最后靠的還是無可挑剔的產品和讓競爭對手望塵莫及的技術。否則,“勝利”終將是短暫的,而且與目的地將會背道而馳,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