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測評媒體愛否科技主筆王躍琨發博,質疑華為P30 Pro在拍攝月亮以后會對其進行后期處理。16日,針對該事件,愛否科技面向華為道歉,并與主筆王躍琨解除了勞動合同。
作為2019年春季發布會的重頭戲,華為P30 Pro這部以前置3200萬像素和“超感光徠卡四攝”的后置攝像頭等拍攝性質為賣點的新產品,在發布之前就已然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與華為P30 Pro一樣,“高品質拍攝性能”現已成為各大手機廠商扎堆搏殺的最大賣點。上半年發售的手機新品中,小米、VIVO、三星的拍照性能雖然與P30 Pro有所差別,但也相距不遠。
不過,這里我們并不想在贅述各家手機拍照功能的高低,而更想談論另外一個問題:改變了世界的智能手機,今天為何走到只能比拼相機功能的地步?
近幾年,人們在購買智能手機時,出現了“選擇困難癥”,因為品牌之間越來越像“一家人”了。從iPhone4出產后清一色的樣式模仿,2018年清一色的全面屏手機到今年宣傳的超級拍攝功能,手機同質化愈加嚴重。有網友將近期出產的不同廠商的手機放在一起,在不顯露LOGO的前提下,一眾手機讓人無法分辨。
我們是twins!
手機同質化的現象愈加嚴重,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手機在硬件設備上的技術創新,走到了瓶頸。或者說自喬布斯開啟智能手機時代以來的第一波創新紅利,已經吃干榨凈。
與人類歷史上歷次科技革命相比,互聯網時代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速度要求,可謂達到了空前絕后、“令人發指”的程度。從固定電話到數字模擬的大哥大,再到傳統手機的普及,經歷了十幾甚至數十年的時間,而今天企業新品的推出時間,甚至已經被壓縮到小于一年。一項新技術的生命周期,也隨著過于短促的更新換代,變得越來越短。再偉大的天才頭腦,也很難跟上這種“不人道”的咄咄逼人。手機同質化嚴重,自然不可避免。
更嚴重的是,在巨大的創新壓力下,企業根本來不及進行耐心的洞察和摸索。為了保住市場份額和經營收入,只能迅速上馬內存、屏幕、攝像包括曲屏等錦上添花的新技術,在“量”的層面上陷入廣告投放與價格戰的肉搏。而真正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創新,反而日益難產。
回顧人類通訊史,雖然發明創新層出不窮,但值得被載入史冊的,不過寥寥數次。其中尤以諾基亞與蘋果的兩次最為重大。前者將原本笨重、不易攜帶的大哥大輕量化、民用化,變為人人都可以用的手機,改變了人們的通訊方式。喬布斯發布iPhone,將原本的通訊工具,變為人們處理生活事務的高效中樞。其“平臺化”的理念,也改變了當代的商業模式和思維模式。
與這幾次手機革命相比,高像素、全面屏等僅僅是提升了用戶的使用感受,卻難以引起根本性的變革。手機行業的創新速度越來越快,但消費者的反應卻從當初的驚嘆不已,淪為見怪不怪。
形象地說,將手機做成單反的廠商越來越多,但是把單反做成手機的人還沒有出現。就像iPhone的誕生讓諾基亞成為過去式一樣,所有人都在期待著下一個敢于打破傳統禁錮的革命者出現。希望他來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