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
10月16日,由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主辦的“一帶一路”品牌建設國際論壇在湖南張家界召開。今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5周年。5年來,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貨物貿易總額超過5萬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20多萬個。“一帶一路”已成為跨越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明的開放合作平臺,對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2018絲綢之路工商領導人(張家界)峰會的重要平行論壇,“一帶一路”品牌建設國際論壇備受關注、意義重大。
本次論壇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ISO/TC 289)秘書、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副秘書長、中國品牌雜志社社長盧麗麗主持,旨在進一步探討國際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共謀“一帶一路”務實合作新機遇,共商“一帶一路”品牌建設新思路。
來自國際的嘉賓包括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ISO/TC 289)主席博比·卡爾德教授,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目的地管理辦公室原主任艾森坎女士,加拿大標準協會品牌技術委員會副主席、《福布斯》營銷責任計劃成員埃德加·鮑姆先生,以及中國非洲企業家商會主席Khaled Nouri、索馬里中國友好協會會長Mohammad Ali Omer、蒙古國駐華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LuvsansharavBazarsad、尼泊爾中國商會貿易代表Rajesh Kumar Pradhan、印度尼西亞共同行動組織執行主任RebekkaSondang Angelyn、哈薩克斯坦總統圖書館戰略研究與預測局局長Maigeldinov Kazbek、中國東南歐洲商業協會副主席Matej Balen等代表。
中國出席會議的領導和嘉賓有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ISO/TC 289)主席顧問組主席劉平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副局長楊澤世,西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劉紅春,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副秘書長嚴晗,黑龍江省委原副秘書長、黑龍江品牌戰略促進會會長李希龍,山西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孫躍進,山東省質監局原巡視員、山東省品牌建設促進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谷源強,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常務理事、國際品牌專家姚承綱等。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20%的國際知名品牌擁有80%的市場份額,全球經濟已進入品牌經濟時代。中國經濟處在質量經濟階段,但中國消費者已進入品牌消費時代。品牌的知名度已成為消費者選購商品的首要條件。
劉平均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
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
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主席顧問組主席
劉平均指出:目前,“一帶一路”已涉及東亞、西亞、南亞、中亞、中東歐等地區的60多個國家,為進一步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深化交流合作,增進互聯互通,建議沿線國家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品牌培育和建設:一是地理標志區域品牌。“一帶一路”地區廣闊,物產豐富。沿線各國的特色農副產品都極具地方特色,凝聚了各自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資源,各國要通過地理標志區域品牌的培育,成為代表國家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二是旅游目的地品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有吳哥窟、泰姬陵、馬六甲等眾多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要培育一批具有綠色生態、歷史文化、舌尖美食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實現生態文明與產業升級有機結合,培育一批國際知名的城鎮品牌,滿足全球消費者特色小鎮深度旅游的需求。三是老字號品牌。古絲綢之路延續千年,孕育了眾多特色鮮明、匠心獨具、享譽世界的老字號品牌。每個老字號品牌都凝聚著當地人民的智慧和心血,代表了各民族商業、文化、地域的精髓,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通過培育老字號品牌,提升老字號品牌的知名度,使各民族的歷史、文化、民族價值得到傳承和推廣。
世界旅游組織目的地管理辦公室原主任艾森坎女士在演講中表示,在“一帶一路”框架之下,推動旅游目的地基礎設施建設對于改善游客的旅游體驗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需要一個非常清晰的有競爭力的定位,需要一個共同的愿景來進行戰略上的布局,也需要一個不同傳播方式的無縫連接,讓顧客共享彼此之間的愿景以及情感。
艾森坎
世界旅游組織目的地管理辦公室原主任
西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劉紅春指出,經過20年的發展,地理標志逐漸成為我國地方特色產品的一大賣點,各級地方政府和龍頭企業逐漸認識到地理標志品牌建設對于區域經濟、特別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今后,地理標志產品應著重抓好提升質量特色、提高質量控制能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強市場組織能力等工作。
劉紅春
西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
本次論壇的圓桌對話環節精彩紛呈,成為論壇的一大亮點。在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常務理事、國際品牌專家姚承綱的主持下,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ISO/TC 289)主席、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教授博比?卡爾德,加拿大標準協會品牌技術委員會副主席埃德加?鮑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副局長楊澤世,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副秘書長嚴晗等嘉賓,展開了一場富有智慧的思想碰撞。
左起:主持人姚承綱,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常務理事、國際品牌專家
Bobby J. Calder(博比·卡爾德),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ISO/TC 289)主席
Edgar Baum(埃德加?鮑姆),加拿大標準協會品牌技術委員會副主席、《福布斯》營銷責任計劃成員
楊澤世,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副局長
嚴晗,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副秘書長
博比?卡爾德在回答“一個優秀的國際化品牌有什么樣的特征?”時表示:品牌是一種理念,所有的全球品牌,都需要達成一種價值,那就是為全世界帶來價值。對于品牌的價值來說,跟品牌的質量、特性有關系,更多的關乎消費者心理問題,而不是經濟上的問題。
埃德加?鮑姆指出,做好一個品牌,首先需要找到市場上的需求點,對應需求點才能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滿足消費者的期待。品牌價值被量化對企業非常重要,能夠讓高級管理者知道他們的品牌價值和什么相關,比如和股票市場的表現相關,和市場交易相關。這能夠促進企業更好地去發展它的品牌價值,去迎合市場需求。
楊澤世強調,優秀的品牌需要具備責任、實力和文化,中國品牌與國際品牌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創新、管理、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等多個方面。建立全球統一的品牌評價標準對中國品牌以及國際品牌發展均有積極作用。品牌建設最根本的就是要有標準,其次要有統一的品牌評價方法,第三品牌評價國際標準制定要堅持公平、公開、公正、透明、利益相關方參與協調一致等原則。中國品牌走向國際關鍵在于要有做“百年老店”的決心,要持續不斷地加大投入并為之不懈探索和實踐。
嚴晗表示,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設需要著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滿足消費者體驗和感受,二是建立旅游品牌評價的標準體系,三是要做有內涵的好產品。要讓旅游產品更有文化,要讓文化產品通過旅游的方式走出去,真正形成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發展合力。
論壇期間,中國社科院劉彥平研究員就《品牌評價 旅游目的地》國際標準提案項目作了簡要介紹。
中國品牌,世界共享。中國品牌發展需要國際合作,世界品牌發展需要中國力量。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以“一帶一路”為平臺,將會涌現出更多國際知名品牌,造福沿線國家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