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國畜牧業傳來重磅消息,福建圣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農)發布公告,對外聲明“圣農已經自主掌握‘白羽肉雞育種技術’,并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從事白羽肉雞的育種工作?!贝伺e打破了我國白羽肉雞種源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擊碎了西方在這個行業長達百年的技術壟斷,圣農成功進入“行業核心禁區”。目前圣農所產出的白羽肉雞主要性能指標均優于國外品種,公司生產經營所需的祖代雞種源數量已經自給自足。
第一雞種,西方壟斷,命脈長期受制于人
白羽肉雞是全球第一大、中國第二大消費肉類。據統計,我國肉雞年屠宰量約80億羽,其中白羽肉雞占45億羽左右,約占肉雞市場份額的56%。
但就是這么一只占據國內肉雞行業半壁江山的“雞”,種源長期被西方企業牢牢把控,少數國外企業壟斷了全球97%的種源。進入21世紀,我國白羽肉雞育種中斷,生產中使用的良種全部從國外引進。從祖代肉種雞養殖的成本構成上看,成本占比最大的雛雞費用約占總成本的33%,源頭命脈長期受制于人。
品種優良,門檻極高,自主研發舉步維艱
白羽肉雞的育種是西方經過百年時間,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由一批批科學家通過“遺傳算法”不斷優選而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肉雞育種企業整體規模小,育種創新能力不強,而且肉用種雞的利用效率相對較低,每套祖代白羽肉種雞年均提供父母代僅50套左右,比美國、巴西等國的平均水平低10套以上。國際大型肉雞育種公司對禽白血病、沙門氏菌病等疫病的凈化和防治工作開展得較早、較徹底,產品競爭力強。我國要自主研發種雞困難重重,科技門檻高,可參考的資料少,投入巨大且產出慢,回報不可預期。
除了科技門檻較高之外,長期以來,由于在種源研發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與資源,耗時長且經濟效益并不明顯,結果與回報不可預測;另一方面由于種源受制,一旦消息外露將極有可能被斷種斷源,會從源頭上摧毀白羽肉雞企業的根本。種種因素決定了白羽肉雞生產企業研發的動力不足。
但,種源研發是必須面對的。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在《我國肉雞種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中指出:“我國白羽肉雞的種源目前還是全依賴進口,引種量大,易受封關和種源疾病的困擾。長期大量的引種不僅威脅我國肉雞種業安全,也給家禽生物安全帶來了挑戰。無論從產業穩定發展,還是國家長遠戰略考慮,都迫切需要重新啟動白羽肉雞育種工作?!?/span>
因此,在2014年,農業部下發了《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2014-2025)》,希望以市場為導向,以大型育種公司為主體開展育種工作,推動由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產學研推相結合的育種機制,實現中國白羽肉雞零的突破。并從國家層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到2025年,育成2-3個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的白羽肉雞新品種。核心育種場配備主要疫病檢測實驗室和凈化專用設施,制定并執行主要垂直傳播疫病檢測、凈化技術方案。核心育種群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禽白血病等血清學檢測結果符合農業部有關標準。白羽肉雞商品雞42日齡體重2.8千克以上,料重比1.70:1以下,成活率95%以上;綜合指標有一項以上優于進口品種。
積極響應,自主研發,中國民企突破重圍
圣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光明先生表示:“目前,圣農年產白羽肉雞約5億羽,占白羽肉雞行業10%份額。作為一家擁有‘自繁·自養·自宰’全產業鏈的中國民族企業,作為行業領頭羊,圣農有責任有義務來完成這個“源頭零突破”。
5月13日,圣農以上市公司公告的形式對外發布,終于完成種源突破的階段性成果——公司自主研發培育、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第一個白羽肉雞新品種在福建光澤誕生,填補了中國白羽肉雞行業‘無自主種雞’的空白。
第一:全部自主。自國家發文以來,圣農積極響應,調配公司核心研發團隊,并耗費巨資采用國際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綜合運用常規育種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生物基因工程技術、全面的種雞性能測定技術,并依托大數據信息采集技術計算多因素育種指數和遺傳參數,建立國際上最完善的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純系和配套系種雞飼養管理標準體系,進行精細的系譜核心群全同胞家系孵化、原種場污染物環境控制,歷時四年多時間,終于獨立自主培育出適合國內飼養條件的白羽肉雞首個新品種。
第二:突破封鎖。我們的突破是在西方種源企業的封鎖下完成的,這點尤為艱難。特別是得知圣農在進行自主種源研發消息之后,西方種源企業第一時間就要求我們停止研發,不停就不供種源,如果愿意停止就繼供。我們權衡了目前的研發水平后,最終還是決定自己供應。所以目前圣農處于被制裁狀態,拿不到一丁點進口種源。
第三:技術領先。目前圣農新品種產出種、肉雞的產蛋率、存活率、料肉比、體重等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要性能指標均優于國外進口品種,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文杰博士等專家在現場觀摩后一致認為:圣農公司新品種具有一定優勢,對于破解我國種源長期受制于人的瓶頸制約,為實現國家《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2014-2025)》規劃目標做出突出的貢獻,有力地支持白羽肉雞品種資源實現自有化的國家戰略。
第四:產能保障。為保障產能,公司設立注冊資本為2000萬元的全資子公司福建圣澤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新建全封閉式管理的原種核心育種場,包括育雛場、育成場、系譜產蛋場和后裔測定雞場,同時配套建設高溫加熱無沙門氏菌飼料生產線、谷皮墊料高溫消毒加工車間。圣農生產經營所需的祖代雞種源數量已經自給有余。
這是圣農邁出的一小步,也是行業邁出的一大步。今天的圣農,已經掌握了行業最核心的科技,未來,圣農將走出一條完全自主的發展之路,中國的白羽肉雞行業也將擁有更多的自主權?!?/span>
核心科技,中國智造,民族品牌任重道遠
核心科技,是一家企業乃至一個行業發展的命脈。去年,“中興”受到美國長達4個月的芯片制裁,因為自身“缺芯”,被“斷芯”后,不得不交付高達14億美元的賠償金(含4億保證金)解除制裁。但同樣是面對制裁,甚至是被扣留“高層”,“華為”所表現出的中國企業態度與“中興”則截然不同,“華為”因為擁有自主研發能力,已掌握“自主操作系統”和“5G技術”等核心科技,在面對美國制裁的時候,可以挺直腰桿,給予漂亮的回擊。
中國工程院劉秀梵院士表示“40年來,中國肉雞的發展能夠成為國內畜牧業的標桿,主要是有著諸如圣農等一批行業代表企業,憑借其高集約化、強產業化、大規?;罉藴驶葍瀯?,迅速實現了現代畜牧業的轉變;發展至今,白羽肉雞行業已成為我國畜牧業乃至農業中產業化、規?;?、市場化程度最高、龍頭企業實力最強的門類,其中圣農的產業技術、生產設施、產品標準與管理水平已比肩國際先進水平?!?/span>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企業從“依靠進口”到“自主自強”,一路走得艱難。最初,國內科技力量較弱,“引進來”一些外國技術,通過拆分、深挖、吃透、轉化,逐步掌握并加強自主研發;從“只能靠引進”到“獨立自主”。不計其數的中國企業通過掌握核心科技,漸漸在世界舞臺崛起,讓全球看見中國的自主品牌,這是中國企業的驕傲,也是國人的自豪。
我們希望未來能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擁有自主核心科技,為國家、為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