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當代經濟的版圖中,云南是特色最為鮮明的省份之一。
受上天眷顧的彩云之南,自然環境優越,兼具多彩的民族文化風情,堪稱國人魂牽夢繞的必去之地。因而在制造業受限的背景下,旅游業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云南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數據顯示,2018年,云南共接待海內外游客6.88億人次,同比增長20%;實現旅游業總收入8991億元,同比增長30%。
縱觀中國旅游業的發展史,云南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
1978年,鄧小平同志登游黃山,并就旅游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沉寂許久的旅游業自此重獲新生。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人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精神文化消費需求快速增長,旅游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行業在全國及各省經濟發展的貢獻比重,不斷提高。
一般而言,旅游業的競爭,集中于自然環境與人文特色兩方面。相比之下,云南省有著其他大部分省份無法比擬的優勢。且不說秀麗風光與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僅《阿詩瑪》、《五朵金花》、《勐垅沙》、《山間鈴響馬幫來》等老電影所做的宣傳鋪墊,就已經讓云南“贏”在了行業起跑線上,此后更長期處于領先位置。
云南在50—80后幾代人中有著深厚的情感基礎
以1995年為例,當年云南省海外旅游人數達到59.69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1.65億美元。國內旅游人數1622萬人次,旅游收入47.46億元。進入新世紀后,隨著互聯網的崛起及交通事業的大發展,旅游行業的發展理念與模式開始經歷深刻變革。
“概括地說,旅游業正從單純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向統籌規劃,發掘、提升產業附加值,重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轉變。”品牌學者尹杰表示。
近幾年,云南旅游在業績節節上升的同時,也出現一些不良的負面事件。業內專家認為,之所以出現這一狀況,主要在于行業的經營理念,還需要進一步跟上消費需求的變化。
在互聯網發達的資訊傳播和高鐵等高效交通工具的支持下,人們的消費視野,尤其是出生于信息時代的年輕一代,已經覆蓋全球。其旅游目的地的選擇,正從傳統的知名城市和經典景點,向著海外和新興景點上下兩個維度擴展。追求新鮮的意愿與日俱增,喜新厭舊的速度越來越快。
另一方面,在房地產低迷、制造業降速的壓力之下,各省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旅游弱省,為實現中央“高質量”發展要求與保經濟增速,都把旅游業作為新增長點而大力扶持——強化老景點的同時發掘新景區,從財稅政策、軟硬件建設方面予以傾斜,在宣傳推廣上甚至親自上陣(多彩貴州、好客山東等)。
受以上因素影響,云南雖在總體上依舊保持優勢,但亦無可避免地受到沖擊和蠶食。
直播等傳播模式興起,造就了大批“網紅”新景點
“當前旅游業的競爭,與互聯網經濟頗為相似。競爭白熱化,各地都在爭奪人們的時間,即從招攬人們‘到此一游’,轉變為讓他們‘多多駐留’。”尹杰表示,人們的收入水平越高,其消費行為越趨于感性和隨機。多停留一秒,就多一份發生消費的可能性。
簡言之,旅游管理部門與從業者,要想出更多的理由與方法,掙更多門票之外的錢。有“綠水青山”只是起點,創新經營才能兌現“金山銀山”。
從這個角度而言,七彩云南作為云南知名度最高的品牌名片之一,顯然對此有著敏銳的洞察。
“云南作為旅游大省,是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開放前沿,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新常態下,面對市場的快速變化,如果不及時轉變思想理念,產業的軟硬件依然薄弱,文化內涵不足,會極大地削弱云南旅游的競爭力。”七彩云南創始人、昆明諾仕達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懷燦說。
在他的規劃下,諾仕達以古滇名城為代表的一系列戰略布局,無不體現出七彩云南對時代變化的精準把握,堪為云南旅游經濟轉型升級的出色樣本。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位于滇池南岸,是由昆明諾仕達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的集生態旅游、養生養老、文化體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商務會展、娛樂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美好生活目的地。該項目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云南十大歷史文化項目之一 ,是“云南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二十大重點項目中的核心項目。
建成后,古滇名城將成為國家5A級景區,設施設備完善的大旅游度假區,以古典文化、青銅文化為核心的文化歷史展示區,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區,國際性康養中心及昆明南城的城市商業服務區。目前,古滇名城每日人流量達到15000人左右。其中,古滇藝海大碼頭、濕地公園、櫻花谷、游客服務中心等項目開放僅一年就累計接待約300萬游客。
“進入古滇名城,人們能夠明顯感受到不止一個值得駐留的理由。”尹杰表示。
首先,是山水相依、景致極佳的滇池風光。
滇池又名昆明湖,位于昆明市西南,方圓300平方公里。2000多年前的《史記》即有記載——“楚威王時,將軍莊蹻……至滇池”。周圍名山、名寺、名園數不勝數。湖上煙波浩渺,湖畔西山姿態萬千。這一美景,唐代《蠻書》描繪為“山勢特秀,池水清澹”。
“品牌的力量源泉,在于獨特而優質的產品,旅游業同樣如此。不輸同類景區、又獨具區域特色的滇池景區,是古滇名城賴以發展的根基。”新華經參研究院副院長張利民說。
其次,是古老悠遠、無處不在的民族文化元素。
在物質豐富乃至過剩的社會背景下,僅有山水,是不足以說服越來越“文藝”的消費者停留的。只有文化,才能為如古滇名城這般龐大的產業項目,注入可持續發展的靈魂,吸引人們主動拿出寶貴的時間,領略、品味時間造就的精神寶藏。
在大部分中國人的認知中,云南的形象,天然等同于少數民族文化。而在古滇名城中,從建筑的基本風格,到演出項目的策劃,可謂做到了“文化,無處不在”。
再現古代少數民族戰爭場景的舞臺劇
以古滇民族部落為例,該子項目以占地1400多畝、總投資60多個億的規模,展現著云嶺大地各民族的獨特風采。其中,包含濃縮再現民族非遺文化、手工藝品、特色美食、民俗客棧等的民族小鎮,將成為云南各民族變成面對世界的窗口。
再次,醫療、教育、商業、娛樂等完善而高水平的配套設施。
隨著消費升級的持續,中國人的旅游行為,正不斷告別過去“7天14國”的趕場式游覽,向著長住某地的體驗式度假延伸。他們消費決策的依據,也從最初只注重景色和居住條件,擴展到對園區交通、醫療、餐飲、文娛等全方位的考察。
值得一提地是,在新一波市場增量中,老年人與少年兒童成為引領的主力。如何滿足他們的特性需求,考驗著旅游從業者的創新能力。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讓養老成為當代中國的現實問題。傳統地產模式往往只關注‘居住’這一單一需求,很難符合消費者的現實需求。”身為年近古稀的老人,任懷燦對于這一年齡段的消費心理,有著最直接的體會——“只有全面、細致并不斷提升的配套服務,人們才愿意來,放心住,‘老有所養’的訴求才能落地。”
在云南省已將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列為主力發展的八大產業之首的背景下,七彩云南及時調整規劃,設定了在古滇名城打造面向全國市場、國際市場的國際性康養文化旅游勝地的目標。據昆明諾仕達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古滇集團地產事業部副總裁彪萬雄介紹,園區養生養老項目,將采取企業專營的模式,形成大社區養老,讓老年人既有在家里居住的幸福感,又享受到完備的社區養老保障。在開啟‘中國式養老’實踐的同時,為國內其他地區提供經驗借鑒。
配備CT等專業設備的社區醫院
在古滇名城,人們可以看到養生養老方面的配置齊全,業態豐富。擁有CT等高端醫療設備、具備三甲診療水平的社區醫院已經投入使用;集合各地美食風味的餐飲購物一條街,滿足了度假人群“不開伙”的生活特點;老年大學將開設50多個班,涵蓋適合老年人參與的各式學習項目……
養老產業項目探索新路徑的同時,方興未艾的樂園經濟,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家庭來到古滇名城。
2018年,作為古滇名城重要組成部分的七彩云南·歡樂世界正式開業,給園區厚重、古典的氛圍,增添了一抹青春、活力的色彩。
樂園設立之初,有人對其前景存疑。畢竟國內主題樂園的建立,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高度相關。數據顯示,國內排名靠前的主題樂園,主要分布在經濟發達的華南及華東地區。具體而言,50%的主題樂園處于華南地區,25%位于華東地區。
“近年來中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不斷增長,在教育文化娛樂的消費比重不斷增大,為主題樂園這一休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但在云南這樣經濟總量、人口與城市化與內地均有差距的地區,搞前期投入巨大、IP新鮮的主題樂園,是機會,更是一次冒險。”尹杰表示。
開業一年后的事實,再次證明了七彩云南對于旅游市場的洞察。僅一年時間,歡樂世界接待全國及本地游客突破200萬人。
硬件設備一流、極富民族風情的歡樂世界
“與旅游業的整體趨勢一樣,用只靠門票收入的陳舊思維做樂園,顯然是行不通的。迪士尼等國外著名樂園,無不通過配套的酒店、餐飲、主題零售、周邊娛樂設施以及衍生產品,來實現盈利目標。”昆明諾仕達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總裁任劍媚說。
在她看來,這種經營理念的目的,就在于不僅可以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從而增加游客在園區內的總消費以及游客對于主題樂園的消費忠誠度,還能夠有效地增加主題樂園的競爭力,提高其土地利用價值,并大大降低開發風險。
在樂園的消費人群中,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新一代父母,在子女文化娛樂教育方面的支出巨大。與他們自己的父母一輩相比,除更加注重安全性外,由于教育文化程度普遍較高,他們對樂園的歷史文化內涵、風格品味乃至客流結構等,有著更高的要求。
針對消費群體的心理特點,歡樂世界在引進國際一流游戲設施外,緊扣“古滇”、“民族”、“地域”三大文化脈絡,結合云南特色的風土人情,打造出四季花海、幻滇奇域、滇軍營地、萬象部落、霜月寒洲、洪荒秘境、童夢世界等分區,并將歷史文化與科技有機結合,通過飛行影院、多媒體互動項目、室內民族歌舞劇場、室外特效劇場、花車巡游等形式,全面、充分體現滇文化這一核心主題,在激烈的同行業競爭中,樹起獨特鮮明的品牌形象。
后記
今天的古滇名城,已經成為昆明市乃至云南最鮮亮的文化符號之一。其對中國社會經濟及旅游、地產業趨勢的預判、規劃布局上的精準、經營細節層面的講求,都值得有志于開拓新增長空間、走品牌發展道路的地方企業思索和參考。
2016年,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視察古滇項目建設時指出,古滇項目定位準確,規劃水準高,對云南十大歷史文化旅游項目發揮了示范性和前瞻性作用,在旅游方式、旅游結構、旅游管理等方面將成為中國旅游界一個新亮點、新標桿。
“在云南文化旅游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期,希望通過古滇名城和我們自身的扎實經營,助力云南打好這場旅游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戰。”任懷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