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的西湖,山清水秀、風情萬種,“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自古以來,西湖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不僅吸引文人墨客吟詩作賦,更是情系天下眾生流連忘返。1928年,教育家蔡元培選址杭州西子湖畔,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綜合性的國立高等藝術學府——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國立藝術院”。
自此,一所藝術界的“黃埔軍校”在中國大地上破土生根,藝術文化的追求意識在美麗的西子湖畔蔓延開來,并如同熊熊烈火一般,一發不可收拾。培養出林風眠、潘天壽、黃賓虹、吳冠中等眾多享譽世界的畫家藝術家。學院藝術氛圍濃厚,教育成果顯著,但如何將藝術文化更好地傳承發展呢?1985年,中國美術學院做出一個重要決定。
成立之初,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主要是以教材出版為主,出版了眾多高品質的圖書,甚至30多年過去了,有一些學術類的教材依然還在市場上流動,影響深遠。
1995年,《藝術教育大戲》的出版成為了當時中國現代教育教材的第一套體系,也是目前最完備、最具權威性的版本,出版至今24年,號召力依然很強。而當時這部教材的編輯作者,也是現在國內知名的老藝術家們。
至此,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走過輝煌的十年歷程,在此期間集合優秀的藝術力量,出版眾多影響深遠的出版物,為中國美術教育做出開創貢獻,也為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996年,風靡多年的“掛歷熱”依舊高溫不下,嚴重影響到了學術出版物的銷售,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也未能幸免。當時出版社內部發展方向的判斷失誤,也讓原本已經打好的市場基礎,付諸東流。
經過10年時間的積淀,2015年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不忘初心,重振旗鼓,面對出版環境的變化以及數字經濟的浪潮雙面沖擊下,新上任出版社社長祝平凡帶領團隊做了種種調整之后,確定出版社新的發展思路。
結合學院優勢,參與到國家發展進程中,精品工程的出版成為出版社探索的一個新方向。
“畫說初心”叢書講述中國藝術家群體始終堅定不移地跟隨中國共產黨,用視覺之光點燃一個個重大的歷史時刻,用充滿火熱激情的畫筆,寫照時代,雕塑歷史,繪制謳歌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中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動人畫卷。該叢書入選2019年中宣部重點主題出版項目,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2019年是中國美術學院成立34周年,百余位中國美術學院的師生團隊參與編輯,歷時十載,共16卷39冊,約1500萬字、近2萬圖版,完成《國美之路大典》叢書。這是中國藝術教育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學術梳理,是中國美術學院建校90年校慶的重要獻禮,也是獻給中國藝壇的學術厚禮。該叢書也榮獲2019年中華印制大獎金獎。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以“高揚時代藝術精神,提升視覺心靈閱讀”為出版理念,致力于打造中國藝術圖書出版的領導品牌。以高端優質的內容服務,多樣化的內容展現形式,為讀者提供高品質閱讀與視聽內容,滿足大眾多樣化的知識與文化需求。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祝平凡社長帶領出版社主動實現多元轉型,推行新的改革舉措。成立南山書屋推廣全面閱讀,在社會美育的推廣上也在持續努力。
目前,出版社主要出版藝術教材、藝術理論、大眾藝術三大板塊,出版物深受廣大師生和業界、讀者的青睞,在市場同類出版物中占據著領先地位。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作為從中國美術學院衍生而來的教學科研機構,34年來成為中國藝壇美的傳遞者,承擔國家文化發展的使者,已出版了一大批藝術系列教材,目前已成為中國藝術教育的出版基地之一。
34年來,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秉承初心,撰寫美、傳遞美,為中國藝壇增光添彩,相信未來中國美術學院出版會緊握時代脈搏,砥礪前行。而中國藝術的發展也會在這些藝術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越來越好。
制作人員表
制片人 | 齊 葳 潘 挺 張 興
出品人 | 時 間 叢日輝
監制 | 葉 晶 楊宏喜 鄭志受
總導演 | 孫曉巖
總策劃 | 董寶振
本期導演 | 鄭偉晶
撰 稿 | 鄭偉晶
策 劃 | 尹 杰 何曉亮 劉伯煒
主 編 | 劉峰華
執行制片人 | 周恒宇
采編負責人 | 孫 濤
采編 | 焦雅晴 薛 奇
攝像指導 | 劉喜華
攝 像 | 張原生 邢志輝
燈 光 | 尹 航
解 說 | 孫少洪
錄 音 | 徐少輝
剪輯指導 | 劉默晗
后期制作 | 劉國良
包 裝 | 孫 宇 劉書平
責任編輯 | 曹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