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當天除了振奮人心的閱兵儀式和游行方陣之外,廣場上兩條映襯在綠地上的紅飄帶也格外醒目。紅色飄帶之下如綠毯似的景觀綠地,也是廣場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片深淺兩色的綠地,正是由綠京華公司的球場專用可移動草毯打造的。
作為專業打造精品綠地及專注園林綠地精品養護的專家型企業,綠京華與天安門的緣分由來已久。早在2000年,綠京華的董事長李奪就率先培育出國際一流的無土可移動草毯。
此草毯憑借質地均一、病蟲害抗性強、耐踐踏、可自由移動、無縫鋪植、恢復快等優勢獲得了業界的青睞,也因此被天安門廣場等標志性工程采用。初出茅廬的李奪憑借著扎實的園林行業專業知識和對園林綠地工作專注的態度,成為了園林方面小有名氣的專家。
1999年,23歲的李奪剛從內蒙古農業大學草業科學專業畢業,他選擇來到北京開啟自己的事業。幾年的專業打拼使李奪越來越熱愛這個行業。他知道,這就是他要傾注一生的事業。次年,他決定創辦一家園林公司:北京綠京華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創業之初,綠京華本著“專業、專注、專家”的企業精神,以實現“創造世界一流的運動草毯和足球場地”為企業使命。李奪帶領團隊搞起了高技術種植生產,潛心鉆研各類草坪草的特性、品種配比及土壤配方等,培育出適合不同生境及用途的優質草毯。
經過多年的發展,綠京華在打造世界一流的運動草坪和足球場地工作上得到了行業的認可,優質的綠地建設和精細的綠地養護工作也贏得了業界的口碑。綠京華一躍成為草坪行業的龍頭企業。
十八大以后,為響應黨的號召,綠京華深化改革,將公司的業務垂直細分擴展至園林綠化全領域,圍繞著園林綠化產業也順勢設立了園林科研、市政工程、技能培訓、物業管理等業務板塊。為我國打造優美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短短十余年間,綠京華完成了“科研生產、施工設計、綠地養護、專業球場、人才培養”五位一體和“1+N”業務戰略布局。如今,綠京華公司累計完成了800多項各類別項目工程,綠地養護面積達1350萬平方米,年生產優質景觀工程專用草坪卷50萬平方米,球場專用可移動草毯30萬平方米,以及220多萬盆生態型觀賞草及地被花卉,業務遍及全國。
在時間與實踐的歷練下,綠京華腳踏實地,專注專業,一步步成為園林行業技術方面的專家型企業。2017年8月31日,綠京華公司掛牌上市,成為北京市綠化行業的標志性企業。這一年,李奪又在思考著如何更好地為園林行業做一些改變。
作為行業的引領者,綠京華始終在第一線實踐著美麗中國的愿景,但在實踐的路上不能只靠規模和速度,更應該有質量和品質。而品質和質量的把控就需要技術人才不斷的創新和探索。身為園林園藝行業方面的專家,李奪認識到園林行業的持續發展需要的是一代又一代高技能人才的不斷創新。
李奪探索著園林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他把世界技能大賽賽制體系、標準規范、組織架構、評價細則引入國內,組織開展了多次世界技能大賽園藝項目研討、培訓和比賽,從而提升學生、企業員工的學習和實操能力,為行業內的企業提供優質的人才,此舉在業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綠京華通過加強人才培養,聚集了一批高技能專業人才,為我國園林綠化事業和高精尖人才儲備工作做足了準備。與此同時,國企出身的李奪,也非常重視發揮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的作用,為企業穩定發展、凝聚職工隊伍創造了條件。
如今綠京華成為一家集科研生產、景觀工程、綠地養護、生態修復、市政工程、球場建設、技能培訓、園林設備、景觀設計、品牌管理、國際貿易、體育科技、物業管理、園藝技能推廣、校企合作及精準扶貧等業務板塊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
在生態園林的道路上,綠京華從不停歇。未來,綠京華將繼續秉承著專注、專業、專家的企業精神以“戰略指引、市場導向、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的發展觀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生態型智慧園林,這一使命將帶領著綠京華不斷前進,砥礪前行,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貢獻。
制作人員表
制片人 | 齊 葳 潘 挺 張 興
監 制 | 葉 晶 楊宏喜 鄭志受
出品人 | 時 間 叢日輝
總導演 | 孫曉巖
總策劃 | 董寶振
本期導演 | 李 玥
撰 稿 | 李 玥
策劃 | 尹 杰 何曉亮 劉伯煒
主 編 | 劉峰華
執行制片人 | 董亞磊
采編負責人 | 石 銘
采 編 | 石 銘
攝像指導 | 初昆來
攝 像 | 張 迪 李 剛
燈 光 | 尹 航
解 說 | 孫少洪
錄 音 | 徐少輝
剪輯指導 | 劉默晗
后期制作 | 劉默晗
包 裝 | 孫 宇 劉書平
責任編輯 | 曹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