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CCTV老故事頻道《中國品牌檔案》欄目播出《傳國韻風 筑中國范》,分上下篇播出,其中《傳國韻風 筑中國范(上)》以回顧品牌歷史、找尋大唐初心為主,宏觀展開大唐地產的盛世華章,而《傳國韻風 筑中國范(下)》則是深入大唐地產在產品設計中建筑美學、生活哲學、服務美學的呈現。
數十載磨一劍,在不斷的探索與成長中,大唐地產深刻理解到中國傳統建筑中所蘊藏的生活哲學,并將東方文化中的智慧,融合出新在產品設計中,給業主的生活方式帶來全新體驗。
文化創新蘊藏于磚瓦之間
日出而作,是人在自然中協調出來的最佳狀態,讓晨光給臥房添上一層暖色,是大唐的設計師們,在每天送給每個家庭的第一份溫馨。一磚一瓦之時,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描繪出國人心中的詩意理想,給都市人留出一份游刃有余的自在,是大唐想業主之所想的人文情懷。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大唐人深知,在他們精心構建起的這些空間里,承載有業主對幾十年人生的感悟,對后輩殷切的希望,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論是北方園林的開闊嚴謹,還是南方園林的玲瓏別致,都能給大唐的產品設計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傳統文化中近山得水的人居理念,在設計師手中應用的爐火純青。每一棟拔地而起的高樓,或有唐風的華貴,或有徽派的典雅,或有新中式的風尚,卻無不與點映四周的這些山水林亭相映成趣。
執著匠心穿流于城市之間
若把城市比做一個生命體,建筑,就是它的骨骼肌理,穿流其間的人,則是血脈,而他們的人生,就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大唐地產把對生命的關愛,賦予到自己接觸到的每一座城市,把“建筑恒久品質,結構美好人生”做為自己的企業使命。
從“時代中國范”再起新章,大唐地產在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堅守中國建筑的文化自信,大唐所認為的傳承,是承其之神韻,揚時代國風,創造而不遺棄。
建筑是大唐地產具象的產品,是硬實力的體現。大唐地產以執著的匠心不斷思考如何建造出恒久品質的生活藍本,同時其也是有著濃厚人文關懷的企業,建筑不僅僅是居住的容器,更是一個個溫暖的家園,需要對得起時間的考驗,對得起光陰歲月。以東方文化創新,尋味當代東方家庭生活應有的模樣,給眾多的家庭提供更美好的生活選擇。從建筑功能,到建筑第二人生,這是“結構美好人生”的真意。
時代國風凸顯品牌定位
數十余年的傳承與創新,大唐地產在每一處細節上都堅守初心,本著用戶至上的原則,創新建立人居標準體系,在把“中國新時代國韻地產領導品牌”做為品牌定位的基礎上,以城市運營商的格局嚴格磨煉自身。
郝勝春表示,大唐地產有“開發一地、繁華一地”的開山精神,城市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在我們的運營理念中,尊重城市、土地、文化,才能更好地參與城市發展,進而將城市建筑書寫進人居進程里。舊城需要煥新,新城需要發展,提供優良的品質,提供美好的生活圈,這就是我們的企業使命。
社會責任滋養品牌發展
常年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積淀的品牌,自然有著兼濟天下的胸懷。自福信成立伊始,便開啟了公益之路。
據了解,在起步之初,福信集團就對廈門水產學院捐助了100萬元。持續的善舉為集團種下公益慈善的種子。在福信集團25周年之際,吳迪率領公司同仁成立了福建省陳章輝福信慈善基金會,這標志著福信慈善事業邁入常態化、專業化、社會化、規范化的新階段。
撥燈更明,護心尤暖。創百年福信,積善行致遠,既是企業對社會的鄭重承諾,更是努力實現百年愿景目標的大唐地產一以貫之的擔當作為。做慈善公益不僅是企業家個人的事,更應是整個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將慈善公益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推動慈善公益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使企業不僅有一種向前的力量,更有一種向善的力量。堅持時代所向、社會所向,就是福信始終所想,百年所為。
到目前為止,在捐資助學這一方面,就達到了數億規模,先后推出大唐公益助學逐光計劃bright+、鄉村閱讀、圓夢大學等公益項目。在歷年的救災恤患、精準扶貧等方面,他們也都走在前面。2020年大唐地產+愛心長城計劃中,整個團隊從全球采購抗疫物資,送達全國各地抗疫一線,大唐地產、福信集團雙雙榮獲“2020中國區特殊時期突出貢獻企業”稱號。
春華秋實——人文地產 基業長青
濃厚的人文情懷,為大唐地產鋪就了廣闊的道路,三十余年來,大唐多地開花,先后布局中國海西、北部灣、京津冀、長江中游、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長三角七大經濟區域與城市群,并贏得了不勝枚舉的榮譽,尤其是在2017年,大唐地產在金磚會議中的突出貢獻,為其贏得了國家級的榮譽。
企業的長久發展,離不開人文精神的支持,大唐地產始終堅信“人文地產,基業長青”的理念。大唐地產把人文情懷、時代國風、文化創新、執著匠心作為打造品牌核心價值的重要指標,讓一張本不為人熟知的臉譜,承載著企業使命日漸深入人心。
當“時代中國范”的口號響徹大地,大唐地產——這個品牌經歷過的磨練洗禮,將成為新征程上穩固的基石,更是未來輝煌盛裝上的勛章。
制作人員表
制片人 | 齊葳 潘挺 張興總
導演 | 孫曉巖
總策劃 | 董寶振
本期導演 | 劉峰華
撰 稿 | 劉峰華
策 劃 | 尹 杰 何曉亮
主 編 | 劉峰華
執行制片人 | 周建華
采編負責人 | 姚曉林
攝像指導 | 武曉強
攝 像 | 任繼坤 胡聞哲
燈 光 | 尹 航
解 說 | 孫少洪
錄 音 | 徐少輝
后期剪輯 | 劉厚瑞
包 裝 | 孫宇 劉書平
責任編輯 | 曹丙峰
監制 | 葉晶 楊宏喜
出品人 | 時間 叢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