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句,以花為媒傳遞溫情。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花”不僅作為古代文人詩詞歌賦中寄托情思的意象,更是以增添生活情趣的“伴侶”身份,走進千家萬戶深受人們喜愛。
然而,據《中國花卉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顯示,作為具有古老養花傳統的國家,我國花卉產業長期以來卻面臨著品種單一、自主育種能力不強、新優品種嚴重匱乏、高端花卉一直過度依賴進口等大而不強的尷尬局面。
中國幅員遼闊,氣候地跨三帶,是世界公認的“花卉寶庫”。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中國花卉工匠們歷經艱難波折、深入自主研發、悉心科學培育,在聚齊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后,中國花卉種植與消費持續升溫。天津市東信國際花卉有限公司則親歷見證了中國花卉產業30年光輝燦爛的發展歷程。
8月31日,CCTV9《中國品牌檔案》欄目播出《花開世界品牌夢》,以天津市東信國際花卉有限公司的創立、科研、創新、融合、崛起之發展歷程為縮影,講述30年來中國花卉產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最終成長為重要經濟產業的變遷之路。
人和——匯聚人才深度研發 開啟花卉產業報國之路
1991年,科班出身的楊鐵順開始投入花卉研發工作,他看到了中國花卉產業的問題以及廣闊的前景,創立了天津市東信國際花卉有限公司(原名天津市大順國際花卉有限公司),開啟了花卉產業報國之路。2004年,楊鐵順擇址重建,進行徹底改造升級,采用當時最為前沿的連棟玻璃溫室技術,著重加大科研投入,在花匠們的辛勤培育下,一批高端成品花卉陸續在這里育種、萌芽、綻放,完成改良走向市場,逐步打破國外老牌花卉強國的壟斷局面。
為適應科研與生產技術需求,東信花卉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南開大學、天津農學院等科研院校開展了不同形式產學研合作,構建了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院士專家工作站、天津市花卉技術工程中心等科研轉化推廣平臺,建設了科研協作示范基地、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大中專就業實習基地等人才培養基地,圍繞溫室建設、自動化設備開發、新品種篩選、種苗培育、病蟲害防控等技術進行合作研究和人才培養,并取得階段性進展,提高了產品的質量效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人才的凝聚力。
地利——地大物博適宜生長 基地直銷成優勢消費模式
我國花卉種植面積大、種植區域廣、市場地位高。目前,中國花卉面積已占世界花卉生產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區域化產業形成了以北京、天津、山東、河北為主的北方花卉產區和以云南、四川、江蘇、浙江、海南為重點的南方熱帶、亞熱帶花卉產區等。
中國花卉消費需求量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鮮花生活化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隨著生產要素價格的提高和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中小農戶競爭力下降,公司型農場規模優勢開始顯現,因此,以公司為投資主體的種植行為將越來越多。
此外,農場直發占市場交易量的比重也越來越高。當前鮮切花拍賣規模越來越大,每年以2位數的速度增長。基地直銷受追捧,不少企業和電商打從花田到花瓶的概念,但真正能撐起直銷的主要還是一些規模化的生產基地。隨著電商的發展和新媒體渠道增加,種植者和消費者的聯系會變得越來越容易和緊密,供應鏈呈現“中間輕、兩頭重”的“啞鈴形態”,農場直發占市場交易量的比重會越來越高。
天時——國家頻出利好政策 政企聯合共助產業發展
花卉業既是美麗的公益事業,又是綠色朝陽產業。發展花卉產業對于綠化美化環境、建設美好家園,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城鄉人均收入翻番,擴大社會就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國家對花卉產業扶持并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更是將整個花卉市場掀起發展新浪潮。《全國花卉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頒布,確定了全國花卉產業發展戰略、產業布局和建設重點,提出了實施《規劃》的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而各地也都紛紛為當地的花卉產業發展相繼發布支持政策,進一步促進花卉產業的大幅發展。
2008年,為了助力鄉村經濟振興,發展都市農業,在天津東麗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有序引導下,楊鐵順和他的大順花卉,完成了由民營企業向國有企業的華麗轉身,實現了政策、資金、技術的強強聯合。帶著新的擔當和使命,嶄新的天津濱海國際花卉科技園區拔地而起,從占地規模、花卉品類,到科技含量、創新高度,實現了巨大的升級和跨越。
單體溫室面積世界第一的智能連棟玻璃溫室,集成了歐美國家最先進的高檔盆栽花卉現代化周年溫室生產技術,實現了對世界一流同業企業的全方位超越,配套安裝了溫室環境自動控制系統、潮汐灌溉系統、分級系統、物流緩沖系統、AGV苗床管理系統、自動化懸吊種植系統等,滿足了機械化、規模化、信息化生產控制要求,實現溫室內溫度、光照、濕度、水、肥一體化,分級及內部物流的自動化控制和機械化操作,利用該溫室設施進行農業生產,操控精度、工作效率、產品質量顯著提升,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同行業生產廠家和商家無不驚艷嘆服。
荏苒三十載,東信花卉,從花卉的世界里,傳達中國之美,用一葉一瓣叫響國際口碑。縱觀東信花卉的發展歷程,離不開楊鐵順等人對花的熱忱情懷,更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導。
聚齊天時地利人和,以花為媒產業報國。一如東信花卉,更多優秀品牌企業將服務美麗中國建設,作為新時代花卉產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是新時代花卉業發展的使命,期待“美麗經濟”蓬勃發展,也愿萬紫千紅溫暖更多家庭。
制作人員表
制片人 | 齊葳 潘挺 張興
總導演 | 孫曉巖
總策劃 | 董寶振
本期導演 | 王 爽
撰 稿 | 王 爽
策 劃 | 尹杰 何曉亮
主 編 | 劉峰華
執行制片人 | 周恒宇
采編負責人 | 薛 敏
采 編 | 劉田田
攝像指導 | 武曉強
攝 像 | 菜曉帥
燈 光 | 尹 航
解 說 | 孫少洪
錄 音 | 徐少輝
后期剪輯 | 劉厚瑞
包 裝 | 孫宇 劉書平
責任編輯 | 曹丙峰
監制 | 葉晶 楊宏喜
出品人 | 時間 叢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