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對生活的改變,向來是潤物無聲的,縱觀我們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不難發現現代科技潛移默化的痕跡。現如今,生物識別在技術上日漸完善,而且在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政務、安防、教育、智慧城市等領域,AI設備開始感知世界。
9月22日《中國品牌檔案》播出《AI識人 智慧服務》,跟隨節目走進深圳市亞略特生物識別科技有限公司,進入到中國生物識別技術開拓研發的前沿領域,在這里我們共同探尋科技的魅力。
首入生物識別智能領域 深鉆核心技術挑戰市場空白
2004年,中國第一代程序員邵宇創立了深圳市亞略特生物識別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人工智能的細分方向——生物識別。簡單而言,生物識別是利用人體的生物特征,來識別人的身份、人的行為、人的狀態。
亞略特作為國內第一家以生物識別命名的人工智能企業正式成立。在沒有良好的市場環境,人工智能也還為襁褓嬰兒的十多年前,亞略特開始了對生物識別技術及應用的研究和生產。
由于當時國內行業技術的缺失和空白,生物識別領域核心技術處于被海外巨頭壟斷的狀態,更重要的是機密和隱私信息無法用自主的技術加以保護,這正是亞略特看重的市場空白,也是亞略特創業道路上必須應對的第一道挑戰大關。
生物識別走進日常生活 亞略特新建品牌優勢
2011年,中國修訂新的《居民身份證法》要求,第二代身份證必須采集本人的指紋數據;2012年后,國家開始建立誠信發布制度,逐步推行實名制。在構建信用社會的過程中,生物識別技術逐步開始走向各行各業,走進民眾的日常生活。市場異軍突起,競爭也愈發激烈,亞略特開始尋找建立新的品牌優勢。
第一步,提供“軟硬算供”一體化解決方案。亞略特針對應用場景,為其合作方提供“軟硬算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實現從技術到產品的轉變,并實現適用于應用場景的切實交付。“軟硬算供”一體化解決方案,讓亞略特通過各種實踐經驗推動了生物識別技術在各種場景中的良好應用,由此獲得了業界的廣泛好評。
第二步,成立自營智慧創新工廠。2013年,亞略特成立了自營智慧創新工廠,開始構筑為用戶提供“算法+智能硬件+應用+平臺”的全棧式服務能力,由此亞略特可以將從研發階段到批量階段的時間周期大大縮短,從過去的四五個月,縮短至兩個月,全面提升亞略特的行業競爭力。
亞略特賦能電子簽證項目 單次業務流程僅需5-6秒
2015年,是亞略特品牌歷史中值得被深刻紀念的年份。
這一年,中國外交部正式啟動領事司電子簽證項目,亞略特賦能合作伙伴為外籍來華人士的指紋、人像等數據采集比對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建成了億級生物識別特征庫,在外籍人員入境時提供生物特征比對服務。截至目前,該系統已經部署在261個中國駐外使領館內,每年為數千萬入華人士提供生物特征電子簽證服務,單次業務流程從3-5分鐘縮短至5-6秒。
該項目的建設部署,需組建超大型特征庫,這對建庫能力以及對多人種識別的精準度都有極高的要求。外交部領事司生物電子簽證項目的落成,不僅是亞略特實現的一次重大突破,對國內整個生物識別行業而言都是一個新的里程碑。這正實現了邵宇創建企業之初所立下的志愿——生物識別核心技術必須自主、可控。
大浪淘沙沉者為金 看亞略特強勢破局
2015年后,生物識別技術迅速普及,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多廠商進入AI淘金時代,整個行業經歷著一次混沌洗牌,很多廠商因無法及時調整適應新時代而衰落,長江后浪推前浪,亞略特作為一家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16年的“老牌廠商”,怎樣才能不被后浪拍在沙灘上?
邵宇用2019和2020這兩年的實踐成績交出了答卷。
邵宇表示,大浪淘沙,沉者為金。是沙子還是金子,最后自會分曉,亞略特自創立以來一直聚焦在生物識別領域,做全球領先的核心技術方案提供商,匯聚了業內資深的算法、芯片、智能設備、引擎等方面的尖端人才。亞略特自主研發的斑馬系列生物識別安全芯片,可以支持多模態應用,如指紋、人臉、虹膜等,現已被多家主流PC產商所應用,實現安全認證。如今,全球十多個國家近20億人采用亞略特的身份認證技術和服務,我相信亞略特是代表中國力量的生物識別品牌,走向世界。
在這個紅利爆發,資本浮躁的時代,亞略特不盲從不跟隨,腳踏實地的堅持智慧賦能,終于在這一前沿領域站穩了腳跟。16年來,亞略特一直圍繞著身份識別ID,堅持以科技識別人、管理人、服務人。未來,亞略特將會繼續在智慧化的社會服務之路上堅定前行。
制作人員表
制片人 | 齊葳 潘挺 張興
總導演 | 孫曉巖
總策劃 | 董寶振
本期導演 | 郭繼鋒
撰 稿 | 郭繼鋒
策 劃 | 尹杰 何曉亮
主 編 | 劉峰華
執行制片人 | 周恒宇
采編負責人 | 劉田田
采 編 | 孫 娟
攝像指導 | 佘林柏
攝 像 | 任繼坤 馬威
燈 光 | 尹 航
解 說 | 孫少洪
錄 音 | 徐少輝
后期制作 | 劉國良
包 裝 | 孫宇 劉書平
責任編輯 | 曹丙峰
監制 | 葉晶 楊宏喜
出品人 | 時間 叢日輝
本期編輯 |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