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中國品牌檔案》欄目播出一檔主題為《盾構機的4S店》的紀錄片,將大眾視線吸引至一家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隧道掘進裝備再制造的高新技術服務型公司——廣東欣龍隧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欣龍裝備)。通過對企業創始人陳美婷的深入采訪,更多的了解到這家企業所擔負的職責與使命。
盾構機,在中國有近30年的發展史。從2008年國內第一臺盾構機誕生,到如今我國已經生產了幾千臺盾構機,為我國基礎建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因為盾構機龐大的體積,安裝使用以及挪動的便利性差,一旦使用盾構的工程結束,不能再次立即投入使用的盾構機就成了階段性閑置設備。
與其他機械設備一樣,盾構機需要定期維修和保養,欣龍裝備便是這樣一家以盾構機維修、保養和再制造為主營業務的盾構機4S店。
迎難而上 挑戰極限
紀錄片中提到,2020年5月,在孟加拉國卡納普里河底隧道工程項目上,我國自主研發的出口海外的12.12米超大直徑泥水氣壓平衡盾構機掘進到一個區間暫歇。這臺設備是我國在“一帶一路”倡議政策支持下,在南亞地區投入使用的最大直徑盾構機。
在8月底,下一個區間始發前,需要將盾構機轉體調頭到始發地點,并對盾構機進行維修、調試。由于盾構機體積龐大,轉體掉頭需要將它拆卸,經過維修調試后再次組裝,耗時可能長達數月。如果不能按時再次始發,將會直接影響到項目交付的工期。然而,受疫情影響,往常受人追捧的香餑餑成了燙手山芋,無人愿意接手,欣龍裝備創始人陳美婷義無反顧接下了這項任務。
陳美婷表示,這個項目是“一帶一路”中國第一臺出口國外的大直徑泥水盾構,在國外疫情最高峰的時候我接下這個任務,是因為我認為,身為中國人不能在如此需要我們的時候,因為這點困難而退后。但當時接下任務之后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我那段時間基本上都是失眠的,因為風險太高了,要過去的七八十個人,而面對的不單單是七八十個人,而是七八十個家庭,當時所有的股東都反對。
在陳美婷的感召下,股東認可了她的想法,也與一線的同事密切溝通。有了前期的良好溝通,一線同事過去之后一切都很順利,如期接收、維修維保、轉體、再始發,這個項目的順利完成得到了業主的認可,還發來表揚信。
有擔當才是真情懷
盾構機造價昂貴,一臺設備的價格從幾千萬到幾億不等,一旦閑置便加速老化,無形中便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粵港澳大灣區,有超過一千臺的盾構機在這里工作或閑置。眼看著那些國有資產在風吹日曬中損毀,數以十億計的國有資產在無形中損失,充滿裝備情懷的陳美婷深感憂慮,她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盾構機行業的這種現狀。
盾構機先天的龐大設計,使得它需要占用大面積的土地,欣龍裝備以租地建廠的形式來服務客戶,打造標準化盾構生產及再制造基地。陳美婷介紹說,鶴山政府一直在關注、見證著欣龍裝備的成長,將支持欣龍裝備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盾構機“4S維保基地”。
欣龍裝備針對不同的盾構機提出專屬的維修再造方案,大大降低了盾構機的維修成本,延長了使用壽命,有效激活了閑置資源。在無形中為國家、社會和企業節約了大量的成本,避免了資源的重復浪費。除此之外,欣龍裝備的服務延伸至盾構隧道服務,革新的走道板及走道板支架技術,解決了盾構機施工現場臟亂差的問題,同時也提升了施工的安全等級。
從一個改變盾構機行業現狀的夢想,到成為盾構機再制造領域的中流砥柱,欣龍裝備正越來越多地發揮著它重要的影響力。
制作人員表
制片人 | 齊葳 潘挺 張興
總導演 | 孫曉巖
總策劃 | 董寶振
本期導演 | 羅禹墨
撰 稿 | 羅禹墨
策 劃 | 尹杰 何曉亮
主 編 | 劉峰華
執行制片人 | 周恒宇
采編負責人 | 左 悅
采 編 | 祁晶晶
攝像指導 | 魏欣屹
攝 像 | 胡聞哲 張智瑋
燈 光 | 尹 航
解 說 | 孫少洪
錄 音 | 徐少輝
后期制作 | 劉厚瑞
包 裝 | 孫宇 劉書平
責任編輯 | 曹丙峰
監制 | 葉晶 楊宏喜
出品人 | 時間 叢日輝
本期編輯 |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