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我國對于教育的重視度頗高。習總書記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知識改變世界,而知識的獲取,則從一間教室開始。在當今信息化時代,智慧教室的出現讓教學模式有了全新突破,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場景智慧課堂,讓知識的傳遞更為高效。而在智慧教室的背后,是一群熱愛教育、專心研發的技術人員。
1月19日,《中國品牌檔案》欄目播出《構筑美好教育夢》,走進北京東方中科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中科達),深入其位于天津的專業生產各類學科教室、高端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成套設備的生產基地,為大眾講述智慧教室成型背后的品牌故事。
東方中科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始創于1996年,自創立之初就將致力于打造安全、環保、智慧的教育品牌作為企業的奮斗目標。回溯歷史,東方中科達的成長史就是一部教育裝備的發展創新史。
乘改革東風 全新啟程
上世紀的八十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浪潮席卷中國神州大地,教育裝備行業也隨之初露端倪,當時的溫州以生產各類文具、玩具成為了教玩的前沿陣地。東方中科達的創始人朱良聰這一時期在溫州開啟了教育裝備之路。
1995年,國家開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并確立科技和教育是興國的手段和基礎的方針。這一發展戰略給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當時的老師還在三尺講臺上用粉筆、黑板授課,新媒體教學對他們來說遙不可及。朱良聰意識到多媒體教學將會給整個教育行業帶來新的變革,于是決定抓住時機,轉戰北京發展,并于1996年7月16日,正式創立北京東方中科達科技有限公司。
促教育轉型 加速進程
創立之初困難重重,朱良聰憑借著心中對于教育裝備行業的熱愛,不斷堅持奮斗,他堅信好的產品是立足市場的根本。
從1996年至2008年,東方中科達的實驗室經歷了全木、鋁合金、壓鑄鋁三個階段的升級換代。為此,東方中科達走上了工貿一體、自主研發、品牌創新的產業化發展之路,也由此確立了其在教育裝備行業的競爭優勢。
2008年,國家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 教育行業出現了大轉型,朱良聰意識到企業要發展,必須轉型升級。東方中科達順勢而為,開始由原先的生產單一多媒體設備率先轉型到研發通用技術成套設備,這一步奠定了中科達在教育裝備行業的差異化優勢,并迅速布局全國,占領重點區域市場。
應智能發展 再赴征程
2012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東方中科達已經獲得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稱號,企業秉承著技術領先、質量領先、服務領先的理念實現了跨越式的大發展,產品品質始終走在行業前列。
也就在這一年,朱建武在父親朱良聰的召喚下來到了公司,作為一名畢業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企業新人,朱建武從基層做起,熟悉每一個環節的工作,為企業的下一步創新做著準備。
朱建武看到了教育裝備行業的未來有無限可能,他開始潛心與同事一起研發新產品,探索教育裝備的綠色環保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為研發更加智能、更加適合各個學科的專業性高端實驗室而不懈努力,終于成功研發出了一代又一代高端實驗室成套設備,為教育裝備系統提供整合服務解決方案。
全新一代高端實驗室成套設備涵蓋物理、化學、科學等各個學科的智能教室場景,針對每個學科的專業性對教室進行專業的打造,滿足每個實驗室的需求、點燃孩子們學習的熱情。
筑教育夢想 萬里鵬程
今天的教育,奠基明天的希望。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斷努力,如今的中科達已經全面開啟智慧環保型品牌發展之路。并在天津擁有占地40畝的現代化研發生產基地、建立起一支高技能人才為帶頭人的創新團隊,提升企業的創新及研發水平,推動企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為教育裝備行業發展提供新的更大力量。
未來,東方中科達將繼續本著“中正至誠、科教興國、達濟天下”的核心理念和“依托教育、服務教育、以誠為本、以質求生”的企業宗旨,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燦爛明天而努力。
制作人員表
制片人 | 齊葳 潘挺 張興
總導演 | 孫曉巖
總策劃 | 董寶振
本期導演 | 李 玥
撰 稿 | 李 玥
策 劃 | 尹杰 何曉亮
主 編 | 劉峰華
執行制片人 | 周恒宇
采編負責人 | 薛 敏
采 編 | 關升 張碩
攝像指導 | 武曉強
攝 像 | 魏欣屹 任繼坤 胡聞哲
燈 光 | 趙青山
解 說 | 孫少洪
錄 音 | 徐少輝
后期制作 | 郭梓軒
包 裝 | 孫宇 劉書平
責任編輯 | 曹丙峰
監制 | 葉晶 楊宏喜
出品人 | 時間 叢日輝
本期編輯 |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