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是國家穩定發展的根本,如何在龐大且復雜的電力網絡中,實現全面覆蓋監測,及時發現隱患并實時排除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此,故障錄波裝置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故障錄波裝置作為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守護關卡,既是我國電力行業發展水平趕超國際的重要標志,同樣也是我國電力行業發展歷程的縮影。
我國電力行業的蓬勃進取和安全穩定同樣也離不開無數大大小小的電力企業和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是他們凝聚一體用70多年的時間跑完了發達國家近200多年的發展路程,讓中國電力行業的聲音在世界傳響。武漢中元華電就是這無數中一員。
新世紀之初 中元華電應世而出
2001年,隨著新世紀的鐘聲敲響,中國經濟進入騰飛階段,而作為國民經濟的“先行官”——中國電力行業在經過半個世紀技術和經驗的積累,正式邁入發展高速期。然而由于國內電力行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等問題,導致當時國內電力設備行業混亂,國外產品橫行,國內產品發展受到制約,這一狀況已成為中國電力行業的隱患。
而此時,在武漢市美爾雅大廈,八個電力專業畢業的青年人正意氣風發,立志運用自己所學,研發中國自己的產品,改變這個現狀。用他們的話講,歷史賦予使命,時代要求擔當,作為那個時代最具有朝氣的一股力量,爭做奔騰時代的弄潮兒,一往無前的引領者,他們義不容辭。
苦戰700個日夜自主研新卻慘遭重擊
從企業創辦之初,中元華電全體職工就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研新當中,由于當時核心技術匱乏,他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不斷探索,從眾多專業資料、論壇中獲取知識尋求解決方法,然后經過一次次實驗和測試驗證答案,如此反反復復打磨700多個日夜,終于成功研制出第一款故障錄波裝置ZH-1。當他們準備歡呼雀躍時,現實卻給予他們重重一擊,當時行業內部對國內產品并不認可,再加上沒有名氣,市場開拓舉步維艱。
700多天,近兩年時間的付出,換來的結果卻不盡人意,整個中元華電陷入深思,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產品沒有名氣,那就升級更先進的設備;兩年的研發,資金已經捉襟見肘,那就個人墊資。
在企業創始人王永業心里,產業報國的初心需要謹記,堅持也并非隨便喊喊的口號,而是需要披荊斬棘,奮勇向前。
堅持終獲行業認可 中元華電迎來轉折之機
2003年9月,中元華電迎來命運轉折點。因故障錄波裝置的生產廠家及產品型號繁多,為加強華北電網故障錄波裝置的入網選型工作,華北電力調度局組織華北電網十四位有多年錄波裝置運行經驗的專家,對7個廠家的故障錄波裝置進行了數模比較及抗干擾等靜態試驗,并對七個廠家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調研,通過綜合評定,中元華電在華北電網這次比武中取得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從而被行業內認可。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腳步不是沖刺,而是堅持。中元華電一步步穩扎穩打,終于迎來屬于他們的一次次高光時刻,先后參與三峽、白鶴灘、向家壩等全國排名前10的特大型水電站;15個在運行的核電工程;19個在運行線路中的特高壓工程;奧運會、亞運會、世博會等國家重點活動場館工程,并受到各單位的一致好評。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提振中國制造信心
時間來到2019年,國際形勢突變,西方某些國家對我國開啟科學技術和高端設備的封鎖打壓。而對于關乎國家安全的電力行業,開發完全國產化設備勢在必行。
如今的中元華電,已然成為電力系統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對故障錄波裝置的研發已由最初的ZH-1型,到現在設計、芯片、配件等完成100%國產化ZH-6型,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提振中國制造信心;在技術細分領域引領行業發展,在世界電力行業搶占一席之地。
二十年滄桑巨變,二十年風雨兼程。中元華電在砥礪奮進中,始終以產業報國為己任,在電力細分領域持續深耕,實現故障錄波裝置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轉變,中元華電人將堅持和決心發揮得淋漓盡致,中國企業需要這樣的精神,中國也需要這樣的企業。
制作人員表
制片人 | 齊葳 潘挺 張興
總導演 | 孫曉巖
總策劃 | 董寶振
本期導演 | 高照學
撰 稿 | 高照學
策 劃 | 尹杰 何曉亮
主 編 | 劉峰華
執行制片人 | 玟 君
采編負責人 | 玟 君
采 編 | 玟 君
攝像指導 | 武真慧
攝像 | 馬 威 張智瑋
燈 光 | 尹 航
解 說 | 孫少洪
錄 音 | 徐少輝
后期制作 | 劉厚瑞
包 裝 | 孫宇 劉書平
責任編輯 | 曹丙峰
監制 | 葉晶 楊宏喜
出品人 | 時間 叢日輝
本期編輯 |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