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中國品牌檔案》隆重地呈現了一期引人入勝的紀錄片節目——《匠心裝飾 金龍騰飛》。這期節目將觀眾帶入了建筑裝飾行業的精彩世界,聚焦金龍建設(山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龍建設),深入挖掘了這家企業的卓越魅力和輝煌歷程,并探索了其匠心之道。
建筑裝飾行業是一個與城市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它不僅為建筑物注入了生命,還以藝術的形式為城市和居住者帶來溫馨和美感。位于山東棗莊的金龍建設,已經執著耕耘了整整26年,將匠心貫穿于每一個工程,堅守初心,勇于創新,從而成為該行業的杰出代表。
自成立以來,金龍建設的基因中便注入了“傳承紅色精神,弘揚魯班文化”的理念。這一理念在中國海軍“棗莊艦”的標識設計中得以生動體現。
2019年4月22日,中國海軍的“棗莊艦”正式加入戰艦序列,成為棗莊的海上名片,展現了棗莊的紅色基因和中國海軍的強大。而這艘戰艦的標識,包括“棗莊艦”艦徽和通道文化,都由金龍建設的設計團隊精心設計,凝結著金龍建設團隊無盡的匠心和智慧。
回顧中國海軍“棗莊艦”的設計故事,金龍建設董事長金軍感慨頗深。他坦言,榮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作為棗莊的兒子,能夠親手參與設計“棗莊艦”的艦徽和通道文化,是一份極大的自豪。
他補充道:“‘棗莊艦’首先是一艘護衛艦,它承擔著捍衛國家安全,甚至是維護全球和平的神圣使命。但同時,它也代表著棗莊這個獨特地域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努力將棗莊的元素融入到艦徽中,包括艦道文化中,棗莊的風土人情、歷史特色以及紅色文化。并且,我們還注重通過一些微妙的細節,表達部隊與老百姓之間深厚的情感。”
此外,金龍建設還積極參與了滕州魯班紀念館的展廳裝飾工程,這座紀念館是目前國內建筑體量最大、功能最全的魯班紀念場館之一。通過這個項目,金龍建設不僅展現了卓越的技術實力,更是向世界傳遞了中國工匠精神的火炬,弘揚了千百年來的魯班文化。
“魯班,出生于兩千多年前的這片土地上,可謂是我們行業的奠基人,他是我們工匠之祖。魯班紀念館則成為了我們公司的一張名片,能夠給祖師爺建造紀念館我們倍感榮耀。”金軍無不動容地說,“魯班的精神代表著創新,這正是我們公司企業精神的核心之一。他的工匠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公司的每一位員工,激勵著他們為國爭光,不斷努力。我們也受到魯班先祖的啟發,因此,我們公司現在不斷涌現出各種小發明和創新,包括一些獨特的施工工藝和工法,這些創新都得到了國家級和省級的獎勵與認可。”
金軍強調:“唯有不斷的科技創新,社會才能不斷進步,我們國家才能由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這也是我們為國家貢獻力量的方式之一。”
如今,金龍建設的成功案例遍布各個領域,從“賀敬之柯巖文學館”到鐵道游擊隊紀念館,再到棗莊市立醫院西院區的裝修,以及濟南鵲華酒店,上海虹橋悅府,每一項工程都堪稱精品,閃爍著匠心之光。這些項目的成功不僅為公司帶來了榮譽,也為棗莊和全國各地的人民帶來了美麗的空間,提供了舒適宜居的環境。
近年來,金龍建設不斷擴大業務范圍,涉足設計、鋼構、園林綠化、道路照明等多元化領域,開拓了外埠市場,用匠心創造裝飾藝術,讓金龍飛向全國,騰飛世界。公司始終堅守“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藝術感的追求,致力于創造最具理想和可持續性的人居空間。
金龍建設的成功故事不僅是一家企業的輝煌,更是中國品牌崛起與初心堅守的生動寫照。金龍建設銘記著“工匠精神”與“魯班精神”,將匠心與卓越有機融合,為城市和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堅信,未來將繼續傳承工匠精神,為中國品牌的繁榮助力,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中國品牌檔案》期待與觀眾一同探尋更多這樣的品牌傳奇,感受企業匠心之旅的深刻內涵。
制作人員表
制片人 | 齊葳 潘挺 張興
總導演 | 孫曉巖
總策劃 | 董寶振
本期導演 | 十 一
撰 稿 | 十 一
策 劃 | 尹杰 何曉亮
主 編 | 張大春
執行制片人 | 周恒宇
采編負責人 | 薛 敏
采 編 | 郭小雙 高繼順
攝像指導 | 阿 中
攝 像 | 夏龍飛 劉志強
燈 光 | 張智瑋
解 說 | 孫少洪
錄 音 | 徐少輝
后期制作| 巨 陽
包 裝 | 孫宇 劉書平
責任編輯 | 曹丙峰
監制 | 葉晶 楊宏喜
出品人 | 時間 叢日輝
本期編輯 |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