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中國品牌檔案》播出了一期以《感知生命,守護健康》為主題的紀錄片節目,引領觀眾深入探尋中國醫療器械領域的杰出品牌——易愛醫療,展示了其在醫療領域的杰出貢獻,反映了中國醫療行業的蓬勃發展和中國品牌在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競爭力。
紀錄片中,觀眾跟隨主持人深入了解易愛醫療的故事,見證他們如何將醫療設備的國產化和原創研發提升至新的高度。易愛醫療不僅僅是一家醫療器械公司,更是一個夢想的實踐者。他們將醫療器械的制造不斷推向前沿,讓觀眾親歷從最初的理念到現今的醫療創新之路。
國際原創,注入夢想
易愛醫療的聯合創始人之一——陳聰,盡管已年過六旬,但他依然堅守在醫療創新的前線。他的愿景是讓中國的醫療器械領域躋身國際一流水平。
在采訪中,他堅定地表示:“現有的醫療器械領域90%以上都是進口或仿制,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完全基于原創知識產權的醫療器械,為醫療器械國產化做出有意義的事情。”易愛醫療的自主研發團隊匯聚了國內頂尖的醫療專家和工程師,為中國醫療器械領域的自主創新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突破創新,引領行業
在國內外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易愛醫療通過不斷提高創新意識,積極響應政府政策,以及加大自主研發的投入,不斷推動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
他們的EIT腦部電阻抗動態成像系統,首次突破了顱腦實時動態成像的關鍵技術,為腦損傷患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實時監測設備,并在各大醫院廣泛應用。然而,這一技術背后是易愛醫療數年的艱苦研發和不斷的創新。
為了充分了解EIT設備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的情況,陳聰每周都會前往各大醫院,與治療醫師的直接溝通,更直觀地了解到EIT設備在實際應用中的問題和優缺點,而這些,則成為下一步研發的靈感和數據支撐。他們的成功案例為國產醫療設備的可行性和競爭力樹立了典范。
健康未來,智能助力
易愛醫療不僅致力于醫療設備的制造,還積極擁抱智能醫療的未來,與我國提出的“健康中國”倡議高度契合。他們推出的智能穿戴設備為用戶提供了腦血管健康狀態監測和腦卒中風險預警等服務,實現了居家也能進行健康監測的愿景。
智能頭環,這個精致的智能穿戴設備,簡約卻并不簡單,小小的機身,但是卻裝入了智能感知、數據交互、云計算等諸多新技能,智能是它的標簽,通過對人體生物電阻抗的數據采集及分析,結合腦血管健康大數據,為用戶提供腦血管健康狀態監測和腦卒中風險預警等服務,實現他們居家也能檢測腦血管健康的需求。
傳感器實時監測著健康指標,高速通訊模塊鏈接遠方親人的手機,短短幾分鐘,精確的健康數據,經過智能分析,生成了一份醫學健康報告,發送到了子女的手機上。
易愛醫療正努力讓“守護”走出醫院,走進千家萬戶,構建出一條從家庭到醫院的“便捷通道”。這不僅關乎病人的健康,還拉近了遠在千里之外的家庭成員之間的距離,彌補了親情和關懷的不足。
如今,易愛醫療已經實現腦卒中診療的全新升級,打造出腦血管疾病全流程生態服務閉環,從被動式疾病診療到主動式健康管理,易愛用永不熄滅的熱情,開創互聯網時代醫療管理新模式;這份對生命的熱愛,也正在推動易愛,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未來,易愛醫療還要向更便捷、更家庭、更具有預防性的方向發展,“守護中國人的生命健康”始終是易愛不變的初心。
“我覺得這條路再難,總得有人去走。既然我們選擇要做創新高端國產的醫療器械,我們選擇了我們的還是要堅持下去,而且這是一件利國利民,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如果說這件事情做成了,我們能夠享受到的這種成就感,也是別人所無法體會的。所以不管在哪,我們都要走到底,走的更遠。”陳聰無不感慨地說。
醫療創新,中國力量
易愛醫療的故事鼓舞著我們,也激勵著更多的企業,為中國品牌的崛起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不懈努力。他們不僅致力于醫療創新,更是為中國家庭的健康保駕護航,為生命的可貴提供堅實的支持。
易愛醫療,不僅僅是一個品牌,更是一個醫療創新的力量,一個守護生命的堅定信仰,作為醫療器械領域的領軍者,為中國的醫療器械產業寫下了新的篇章。
制作人員表
制片人 | 齊葳 潘挺 張興
總導演 | 孫曉巖
總策劃 | 董寶振
本期導演 | 劉 祎
撰 稿 | 劉 祎
策 劃 | 尹杰 何曉亮
主 編 | 張大春
執行制片人 | 周恒宇
采編負責人 | 薛 敏
采 編 | 杜沁蕓 李志慧
攝像指導 | 武曉強
攝 像 | 任繼坤 張智瑋
燈 光 | 張智瑋
解 說 | 孫少洪
錄 音 | 徐少輝
后期制作| 方 濤
包 裝 | 孫宇 劉書平
責任編輯 | 曹丙峰
監制 | 葉晶 楊宏喜
出品人 | 時間 叢日輝
本期編輯 |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