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成長史
2011年3月,因地震受損的日本福島核反應堆,冷卻系統不能正常工作,導致核反應堆溫度上升,如果不能遏制這個勢頭,一旦爆炸將產生災難性的后果!經過分析,日本急需臂長超過60米可遙控的大型泵送設備,通過持續注水來冷卻核反應堆。然而日本的同行企業無法生產滿足需求的長臂架泵車,只能通過外交渠道向中國的三一和德國的普斯邁斯特求援。接到救援請求后,三一重工第一時間將長臂泵車發往日本,并出色的完成了救援任務。
1986年的中國,正處于第二輪改革的發軔期,各種思潮正在涌動。初次創業的梁穩根并不順利,幾次冒險嘗試,幾乎都是血本無歸。經過慎重考量,梁穩根準備最后搏一把,成立了漣源茅塘焊接材料廠,把目光投向了有色金屬焊料。但是,命運并沒有眷顧這幾個年輕人,盡管前期經歷了100多次配方調整,幾十次工藝創新,他們的第一批產品,還是被退了回來。梁穩根再次站在了破產的邊緣。
為確保來之不易的創業結出成果,梁穩根回到母校,請恩師翟登科教授來現場指導。經過幾個月的鏖戰,1986年9月,他們終于收到了第一筆貨款,梁穩根等人欣喜若狂,隨后,他們乘勝追擊,進入重工制造領域,這家小廠開始了迅猛的發展,三年后,企業收入也很快突破了1000萬元,到1993年,梁穩根將企業更名為“三一重工”,并大膽將總部遷至湖南長沙。
進入90年代中后期,我國的基礎工程建設大規模展開,對工程機械的需求井噴式的增長,三一順勢而起,銷量不斷攀升,這期間的三一開始大量的吸納人才,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產品研發當中,一系列打破中國市場格局的重量級產品相繼問世,全體三一人用艱苦的付出推動著企業的成長。
就在梁穩根準備擼起袖子大干一場的時候,新的困難又來了。由于忌憚中國制造的發展勢頭,西方國家開始限制核心材料對中國的出口,以三一為首的一大批企業面臨斷糧
經過幾個月日日夜夜的研究與實驗,這種被國內認為是“外國人專利”的特種鋼材料,硬是被三一人做了出來,工程機械核心部件之一的生產工藝從此掌握在了三一人自己的手中,從此,三一開啟了技術創新的浪潮,一系列被國外壟斷的核心技術被相繼攻克,三一再一次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2006年11月23日,三一重工開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之先河,與印度馬哈拉斯特拉邦政府簽訂了三一普那投資協議,第一個海外基地生根發芽,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三一重工在全球多個國家的布局陸續展開。
2012年,一直積蓄力量的三一重工重金收購“全球混凝土機械第一品牌”德國普茨邁斯特,隨后又攜霸王問鼎之勢,與隨車起重機巨頭奧地利帕爾菲格簽約成立合資公司,就在新的工程機械領導者即將升起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2012年9月三一重工旗下子公司拉爾斯控股欲收購位于美國俄勒岡州海軍軍事基地附近的4座風力發電廠項目,但遭到奧巴馬政府和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CFIUS)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下令阻止。這是22年來,美國總統首次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外國企業在美國進行收購交易。
面對無端的指責,拉爾斯公司果斷提出訴訟。這是中國制造企業第一次拿起法律武器對美國保護主義說:“不”。
經過近2年的上訴,2014年7月15日,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法院判奧巴馬政府敗訴。中資企業勝訴白宮的法律案件前所未有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長達兩年的訴訟時間里,三一重工并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依靠雄厚的財力和扎實的技術積累,三一重工依然書寫著重型機械制造業的神話。
2013年,三一重工海外銷售收入實現108億元,海外投資進入全面盈利時代,全球影響力不斷擴大。
今天,三一重工完成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蛻變。世界上每個建筑高度在500米以上的建筑,都能看到三一重工的身影,作為全球混凝土工程機械無可爭議的第一品牌,以三一重工為代表的中國制造,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建功立業,展示著中國制造的水準,也刷新著世界對中國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