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交易所一篇一篇的問詢函回復,康美藥業財務造假的情況一點點被掀開。
6月4日晚間,康美藥業再次披露上交所針對2018年年報下發的問詢函回復,其中,康美藥業及審計機構、保薦機構分別對多項財務報告數據中“使用不實單據和業務憑證”造成的各項數據被調整、貨幣資金余額及到期債務等多項問題進行補充披露。
這份問詢函回復內容,更深一步揭露康美藥業財務造假背后實情。在審計機構的回復中,對此前近300億貨幣資金的“差錯”,甩鍋給銀行和康美藥業。而揭開假面具的康美藥業,目前只剩下10億元的貨幣資金余額,但公司即將面臨超120億元的年內到期但尚未兌付債務。
面臨被強制退市風險的康美藥業,已經走向不得不變賣資產、多方籌錢來保住公司主業的道路。
6月5日開盤,康美藥業股票“ST康美”一字跌停,股價報3.59元/股,較上一交易日跌5.03%,對應總市值178.5億元。此次事發前的4月29日,康美藥業股價以10.06元/股收盤,對應總市值為527.23億元。
面臨113億資金缺口、信用評級被下調 康美藥業將賣資產還債
資金泡沫被戳破,康美藥業債務危機暴露。此前年報問詢函中,康美藥業所剩無幾的貨幣資金,對應的高負債就被關注。
根據年報,康美藥業2018年經調整后的資產總計746.28億元、負債合計463.28億元。年報顯示,公司資產負債率62%,短期借款115.77億元,其他流動負債67.50億元,長期借款6.90億元,應付債券167.73億元,債務規模合計357.90億元,占總資產的48%,而貨幣資金僅為18.39億元,調整金額重大。同時,公司本期利息費用18.38億元,占凈利潤的164%。
對此,康美藥業被上交所要求,說明目前的資金情況、現存債務的到期時間,說明未來一年的具體償債安排,明確是否存在難以按期償還的債務,充分提示相關風險。
6月4日晚間,康美藥業在回復問詢函中回復稱,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債務規模報表余額為375.90億元,其中,有183.2億元的短期債務,占比48.75%,有192億元的長期債務,占比51.25%。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貨幣資金余額10.48億元,公司短期流動性緊 張,償債壓力較大。一年內(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到期的債務 183.27 億元, 其中銀行貸款115.77億元,債務融資工具 67.5 億元(已按期兌付 60 億元)。
以此計算,扣除康美藥業已經按期兌付的60億元債務融資,年內公司仍面臨近113億元的資金缺口。而在康美藥業信用沒有經歷住考驗的情況下,公司的再融資必然受到影響。康美藥業在計劃解決債務問題的措施中,第一條選擇的就是處置資產。
康美藥業稱,為保障按期兌付到期債務、不出現債務違約情形,公司擬采取應對措施主要包括處置非核心業務、加強業務回款、加速存貨出售、多種渠道融資等措施。
其中第一條的處置非核心業務計劃中提及,公司將按照“發展實業、聚焦主業、瘦身健體、固本強基”的戰略思路, 審慎評估新增投資項目,加快處置非主業業務,盤活資產,減輕償債壓力。
康美藥業還稱,公司與各金融機構積極溝通,保持現有信貸規模不降低,并爭取給予一 定的新增信貸額度支持。同時,公司將與各金融機構磋商,調整優化公司債務結 構,增加中長期貸款,減少短期貸款,平滑債務兌付的資金需求。
“截至回復日,公司尚 未出現金融機構抽貸、斷貸的情況”,“因處置非核心業務、加強業務回款、加速存貨出售、多種渠道融資等措施, 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多重因素的影響,最終資金籌措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康美藥業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目前康美藥業尚未被抽貸斷貸,但公司的信用評級早已被下調。此前的5月21日,中誠信國際發布公告表示,對康美藥業及旗下發行的“17康美MTN001”等9只債券下調信用等級,其中經研究決定將中美藥業的主體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A。
“消失”存款從哪來? 審計機構“甩鍋”銀行流水但仍未透露涉事銀行
除了康美藥業的巨額債務,公司此前“消失”的近300億資金情況,也通過審計機構的途徑透露出些許眉目。
此前的4月29日晚間,康美藥業公告,因核算賬戶資金時存在錯誤,2017年度報告中貨幣資金多計金額299.44億元,康美藥業期末的貨幣資金從調整前的341.5億元,減少至42億元。
在上交所對康美藥業的幾份問詢函中,多次要求審計機構就對當初如何審計康美藥業賬面的貨幣資金進行補充。
康美藥業對問詢函的回復中,審計機構正中珠江對此前如何對這筆資金審計進行補充披露。
按照正中珠江的說法,在對 2017 年報審計時,會計師對包含銀行存款余額等事項向銀行進行了郵寄或現場函證,其中母公司(銀行存款余額為 3064166.63 萬元)全部采取郵寄發函, 由審計人員直接通過快遞將銀行詢證函寄出,并保留快遞留底聯,回函均直接郵寄至本所函證中心,所函事項均得到回函確認。
2017 年報審計期間,正中珠江會計師由康美藥業財務人員陪同前往重要賬戶所在銀行取得了2017 全年的銀行流水記錄,并現場拍照留存;會計師對該銀行流水發生額 1000 萬及 以上的交易進行復核,主要核對了包括業務摘要、對方公司名稱、資金流方向、金額, 收付款人等是否與賬面記錄情況一致,未發現重大不一致。
2017 年報審計期間,會計師由公司人員陪同前往公司基本戶開戶銀行獲取了《已 開立銀行賬戶清單》、《企業征信報告》、基本戶銀行流水;同時對銀行進行了現場 訪談;獲取了公司母公司 2017 年 12 月 31 日銀行存款的銀 行對賬單原件,會計師逐一與公司財務賬面余額進行核查,經核對銀行對賬單余額與 公司記賬金額一致;會計師對主要銀行賬戶 2017 年 12 月 31 日前后 10 天大額 非銀行間轉賬的銀行收支業務進行了截止性測試,經檢查未發現公司賬務記錄與銀 行對賬單記錄不符或跨期的情況。
按照這種說法,審計機構在2017年年報審計期間,對康美藥業的銀行存款函證、重要銀行賬戶流水核查、重要銀行賬戶實地訪談、銀行對賬單、企業開戶信息資料核查、截止性測試均按照流程完成操作,當時并未發現任何問題。
正中珠江稱,一直到2018年報審計期間,會計師重新獲取了2017年度重要賬戶的銀行流水,與上期獲取的銀行流水對比,發現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導致以前年度未能及時發現前期差錯。
那么,當時的銀行函證顯示金額為何與事實不符?是康美藥業臨時放了錢到銀行賬戶,還是有銀行參與造假,這一問題并未得到回復。而在康美藥業和正中珠江的回復中,也均未補充披露康美藥業的重要銀行賬戶在哪些銀行。
根據中國證監會的通報,中國證監會已對公司審計機構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 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進行立案調查,目前尚未披露最新進展。
仍有7大在建項目總投資近50億 還有錢建嗎?
一邊是巨大的資金缺口,另一邊康美藥業還有亟待完成的在建項目。在對康美藥業的問詢函中,康美藥業被要求回復結合業務及產品構成,分別列示對應在建工程、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的分布區域和配置情況。
6月4日,康美藥業在問詢函中回復稱,公司主要在建工程還有中國-東盟康美玉林中藥產業園、康美(亳州)世紀國藥有限公司項目二期工程、康美梅河口醫療健康中心醫療園區項目、康美梅河口醫療健康中心教學園區項目、康美梅河口醫療健康中心醫養園區項目、康美梅河口醫療健康中心醫藥產業和醫藥物流園區項目、康美華南總部共7大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從1.26億元到21億元不等,7個項目的總投資合計49.7億元。
而上述7個項目的完成度,從9.11%到91.1%不等,在建工程賬面余額合計為28.8億元。這意味著,想要完成這些項目投資,康美藥業還將面臨近20億元的資金缺口。
此外,康美藥業此前計劃開發的甘肅定西中藥材現代 倉儲物流及交易中心 工程項目(二期)、青海國際中藥城項目、青海玉樹蟲草交易市 場及加工中心項目、康美(亳州)華佗國 際中藥城項目(現代 物流)等項目也均未徹底完成。
項目較多,已經為康美藥業現金流帶來一定影響。根據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披露,公司本期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46.47 億元,主要為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公司在建工程 29.87 億 元,同比增長 74%,本期重要項目新增 36.89 億元,轉固 23.84 億元。
2016-2018 年,康美藥業經調整后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18.42 億元、21.50 億元和 11.35 億元,業績出現大幅下滑;調整后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 別為-23.05 億元、-48.40 億元和-31.92 億元,近三年持續大額支出。
在問詢函回復中,康美藥業稱,將加速各地中藥城商鋪及住宅、中藥材存貨銷售速度,加強資金和應收賬款管理,回籠資金,改善公司經營性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