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國家的名片。70年,從符號到品牌,從制造到智造,從速度到質量,中國品牌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變革。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它作為見證者,探索著時代的發展脈絡,也承載著兒時的溫暖回憶。
今天,我們繼續走進90年代那些長久留存在我們記憶中的國貨品牌。80年代的化妝品,還是百雀羚、蛤蜊油等老品牌的天下。但到了90年代,越來越新潮的中國人開始“喜新厭舊”,市場呼喚全新品牌的出現。于是,一個叫大寶的“小鮮肉”,闖進了他們的眼簾,抓住當時市面上護膚品品牌缺失的現狀,紅遍了大江南北。1990年,大寶SOD蜜誕生。價格親民,品效溫和,按壓式瓶蓋的設計讓使用非常方便。品質不錯的基礎上,大寶在央視鋪天蓋地投放“大寶天天見”的廣告,迅速占領了護膚品市場。
大寶的成功,一是填補行業品牌老化的空缺,二是持續的廣告投放。此外,正如其廣告特意以男性為主角。
大寶的出現,也改變了護膚是女性專屬的刻板印象,開啟了不同年齡、性別人群的護膚需要,并最終變成了男女老幼都適用的一款“家庭用品”。在大寶之前,尤其是男性對于日常護膚并沒有養成習慣,所以對于護膚品的使用率很低,大寶的出現成為了中國男性護膚的啟蒙,才有了之后演變發展的、根據男性膚質而生產的專屬護膚產品。
在這之后,小護士防曬霜等一批極具差異化特征的護膚品才不斷出現。今天,國內外的化妝品品牌層出不窮,競爭激烈,消費者的選擇也越來越多,但是大寶在國人心中豎起的“國民化妝品”的印象,遠非今天各路山寨味道十足的國產化妝品可比。在80、90后群體的童年記憶中,無論如何,都少不了一根彈性十足的火腿腸。它與太陽鍋巴、旺旺仙貝們一起,給中國人帶來了“休閑食品”的概念,也成為中國肉類行業品牌化的開端。1985年,國家放開生豬經營,國有肉聯廠被推向市場。1987年,名為“春都”的中國第一根火腿腸在原洛陽肉聯廠誕生。
1989年,春都斥資150萬元在中央電視臺做了廣告,“會跳舞的火腿腸”紅遍大江南北,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70%以上。春都火腿腸改變了人們對肉的食用方法,肉從餐桌走向口袋,可以隨時隨地的剝開食用。在此之前,肉離不開鍋,離不開火。火腿腸這一產品形式,極大滿足了旅游、乘車、戶外運動乃至野外工作等對方便用餐的需求,和后來的“黃金搭檔“——方便面一起,成為那個時代龐大流動人口最好的“行軍糧”。
由于過度擴張、產能不足等原因,春都淪為曇花一現,但它所開創的肉類產品品牌化發展,被自己的“老鄉”雙匯發揚光大。前身為河南漯河肉聯廠的雙匯,今天已經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雙匯將“冷鮮肉”推廣到市場,徹底改變了人們對肉的消費方式和儲藏模式。“熱鮮肉”和“冷凍肉”在更衛生、新鮮的“冷鮮肉”面前黯然失色,逐步退出主流市場。
此外,“冷鮮肉”也極大帶動了冷鏈物流的發展,讓更多的新鮮食品走進千家萬戶。90年代初,還在上學的孩子們忽然多了一項讓他們欲罷不能的娛樂形式。紅白色的主機,金黃色的卡帶,緊握著手柄。
開機時這句魔性的廣告語,仿佛是打開游戲世界大門的咒語。80年代末,正是日本任天堂公司開發的家庭電視游戲機(Family Computer,簡稱FC)風靡全球之際。
但日本產品價格高昂,進口數量稀少,令其很難在中國廣泛普及。這就給了小霸王等國產廠商崛起的機遇。小霸王成立于1987,從事電子產品開發。在“打工皇帝”段永平的帶領下,便宜版的FC——小霸王游戲機,一經推出便迅速火遍全國。
當時不僅少年兒童為之著迷,行走坐臥都在談論“闖關”、“獎命”、“補血”等游戲心得,即便是成年人,也很難抵擋它的魅力,以至于老師和家長深感不安,擔心孩子沉迷游戲荒廢學業。為了打消這種顧慮,小霸王又推出了學習機產品,還聘請了成龍大哥做品牌代言。標準的101鍵盤配上游戲手柄,雖然依然可以游戲,但配有練習打字和英語的學習軟件,還算符合自己“學習機”的身份。在個人電腦尚未普及的90年代初,一臺計算機價格高達幾萬元。小霸王學習機甚至獲得不少成年人的青睞,用它練習“盲打”,熟悉拼音和五筆字型等輸入法。后來,當PC開始步入千家萬戶時,小霸王已經為這一代中國青年做好了進入信息時代的準備。當然,小霸王成功的背后,根本原因還在于90年代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對娛樂休閑的巨大需求。從某種程度上說,小霸王本質上是對日本原創產品的模仿或者說“山寨”。但在那個經濟不發達、開放不充分的時代,基礎為“0”的小霸王和千萬中國品牌一樣,只能從此起步。但令人不解的是,二十多年過去,我們擁有了更先進的技術、更充足的資金、更高級的人才,卻并未誕生更多的“小霸王”,也沒有改變電子行業受制于人的境況。“盼盼到家,安居樂業”,這個90年代由國寶熊貓代言的防盜門廣告,直到今天依舊讓許多人記憶猶新。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吉祥物熊貓盼盼以其可愛又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形象紅遍全國。兩年之后,遼寧盼盼成立,公司在第一時間搶注了熊貓盼盼的產權,并將其用作品牌標志。從那開始,盼盼便成為中國最早的防盜門品牌,并開啟了中國家庭防盜門使用熱潮,開啟了普及防盜門的時代,同時成為了防盜門的代名詞。盼盼防盜門的一夜成名,與其他同期品牌一樣,源于廣告宣傳的投放。但更大的時代背景,則是房地產業的崛起,以及私人財產的增加。此外,90年代全國性的人口流動不斷加快,地方治安狀況日趨復雜。這一切,都讓全民清貧時代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成為歷史。一扇扇盼盼防盜門,裝進了一棟棟拔地而起的新樓房,滿足了人們對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視,真正實現了“安居樂業”。在80年代,空調制冷設備主要部署在商場或者機關、醫院等職能部門,家用空調尚未大規模發展。進入90年代,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房地產的興起,空調走入家庭正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春蘭就通過優異的質量,讓空調成為普通中國人家用電器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品類。春蘭空調的前身是泰州市無線電元件九廠,早在1973年,應上海客戶的要求,就研制生產除了第一臺窗式空調。
90年代初,借助中國家用空調市場大發展的機遇,一舉成為空調領域的中國第一品牌。春蘭空調最先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拖多變頻空調,最先推出世界上第一臺靜音空調,在90年代中后期,春蘭空調的市場占有率曾一度接近40%。在空調行業闖出名頭后,春蘭選擇了多元擴張,進入了摩托車市場。1994年推出的高端“春蘭虎”、“春蘭豹”系列,以5000多元的價格,令輕騎、嘉陵這些專業摩托車品牌都不敢小覷。不過進入21世紀后,多元化四面出擊、主業荒廢的春蘭,逐漸被專注空調的格力超越,走向衰落。然而中國品牌這種守不住初心、盲目多元化的故事,直到今天也在時時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