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百麗鞋業似乎經歷了不少波折,現實退市,又是關閉了不少門店,這導致很多消費者都以為百麗鞋業已經成為過去式,但殊不知,百麗鞋業已通過資本運作“涅槃重生”。
近段時間時刻關注服飾行業的動向,轉身再看鞋履,似乎更值得稱贊。
一時間,業界可謂唉聲連連,甚至有人嘆息:“走路的鞋,居然寸步難行。”
但當真如此嗎?傳統鞋業是否還能迎來下一個春天?
從百麗再上市,看鞋業新未來
退市的是笨重軀殼,上市的是搶手香餑,妙!
似乎從2017年開始,百麗鞋業四個字似乎就與“退市”“隕落”相連,再加上傳統鞋王三巨頭達芙妮、富貴鳥的相繼大肆關店,一時間讓人們對傳統鞋履失去了大半信心。
大概兩個月之前,百麗國際旗下的運動業務板塊滔博國際回到港股上市,上市第一天,市值就超過了當年百麗私有化的價格。
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原本投資百麗的投資方(高瓴資本),在2017年將百麗?收購,成功控股,后選擇將百麗退市。
然后又在2年后的今天,將其運動業務板塊“滔博國際”回到港股上市,而滔博國際原本是屬于百麗旗下的子業務。
所以,一來一回,一退市一上市,退的是百麗,上的是“滔博”。
這樣一來,高瓴資本成功地就收回了成本,不僅一分錢沒花就拿到了百麗的鞋子業務,還順勢巧妙盤活了整個百麗的資產。
而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張磊,正是2005年前后投資過騰訊、京東、美團、愛奇藝、滴滴、Uber、藍月亮、百濟神州的投資大牛。
曾被小伙伴們打趣稱為“馬化騰和劉強東背后的男人”,投資百麗并上市滔博,看來其背后對鞋履行業的希冀,遠不止此。
而且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28日,滔搏零售網絡在268個城市坐擁8372家直營門店,以及另外1957家由下游零售商經營的門店,占據了中國運動鞋市場約15.9%的份額,堪稱國內運動鞋服零售市場的行業龍頭。
并且,滔搏目前還繼續經營包括耐克、阿迪、彪馬、匡威等11個運動品牌,享有其優越的代理和銷售權限,與耐克、阿迪的合作也已經分別持續了20年和15年。
所以百麗雖退市,但其旗下的滔博零售依然活躍,退市的是笨重軀殼,上市的是搶手香餑餑,只要發展無大方向性錯誤,未來發展依然看好。
能變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有革命者就有守舊者,革命者“昌”,守舊者“亡”
而對于傳統鞋服運動行業,近年來開始轉型的也不在少數。也只有在不斷變化中才能維持續命,持續拉大市場份額。
在富貴鳥上市之后,面對電商給傳統經營模式帶來的強烈沖擊時,沒有主動求變,反而選擇背道而馳,好不巧,后期又盲目入局金融投資領域,導致資金鏈斷裂。
“一步錯,步步錯”,富貴鳥最終宣告破產。
并且破產拍賣進行了三次,終于在上個月的28號,起拍價打了個“折上折”,才最終有人敢去接手。
再看三家鞋企中,上市最早的,達芙妮。
1987年成立,1995年在港交所上市。但在2009年--2015年間,先后幾次押注電商失敗,最終業績陷入虧損泥潭,虧損幅度逐漸擴大。
至今仍在關店整頓,但能否彎道超車,還是要看達芙妮后續的運營情況。
反觀逆勢改革者,雖道路坎坷,但已逐漸抽身泥潭,慢慢步入正軌。
國內鞋履行業目前發展態勢較好的,便是李寧和安踏。
李寧近兩年的不懈努力和大力轉變想必大家都感知在心,其依靠有力的產品設計和時尚潮流元素的加入,在國內一度掀起了國潮熱。
而安踏自從從百麗手中收購FILA之后,便順勢大力發展FILA,火得一發不可收拾。
也正是這些拿自身前途在奮力一搏的品牌,才能讓我們在不斷變革的洪流中,依然能記住他們的名字,在眾多外來品牌涌入的潮流中,依然熟悉他們原本的面貌。
傳統鞋履,等待崛起!
機遇始終在,革新便成才!
反觀目前市場,人們對時尚運動鞋履依然有很大需求,只是,這種需求在逐漸變高。
據相關數據研究表明,2018年中國運動鞋服零售市場的零售總額達到2357億元,四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2.8%,預計2023年達到3923億元。
瑞銀大中華區消費品行業研究主管彭燕燕也表示,“在調研的消費者中,愿意在非運動場合穿著休閑服飾的比例是14%左右。”
可以看到在所有消費者當中,中國消費者在非運動場合穿著運動服飾的需求也是非常強勁的。
所以,機遇始終都在,鞋履行業也一樣,能實時革新,便能永遠站穩腳步!
服裝已經在朝著越來越潮、越來越精細化、個性化方向發展,所以鞋履也一樣,發展方向必然是在向服裝做趨合!
傳統鞋履行業,就該逆勢再發展,期待你們更多的崛起!
中國品牌檔案,記錄全中國優秀品牌,如果您的品牌想加入我們品牌庫,請及時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