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中國國家品牌網
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簡稱“中國中車”,英文簡稱縮寫“CRRC”)是經國務院同意,國務院國資委批準,由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對等原則合并組建的A+H股上市公司。經中國證監會核準,2015年6月8日,中國中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現有46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員工17萬余人。總部設在北京。
2018年5月10日“中國品牌日”,在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主辦、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等主辦的“2018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會上,中國中車以1776.71億元的品牌價值,排名首屆“中國品牌百強榜”第九位。
品牌信息
品牌名稱:中國中車
公司名稱: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
外文名稱:CRRC Corporation Limited
總部地點:中國北京
成立時間:2015年6月1日
經營范圍:軌道交通裝備制造
公司性質:中央企業
年營業額:2110億元 (2017年)
標志釋義:中國之心,中國創造;“中”與“車”的巧妙融合;四通八達;窗口、聚焦;融合、對稱均衡。
品牌價值:1776.71億元 (2018年)
發展歷程
1881年,中國第一臺機車“龍號機車”誕生。
1949年,鐵道部廠務局成立。
1966年,鐵道部工廠總局成立。
1975年,鐵道部工業總局成立。
1986年,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成立。
2000年,中車公司與鐵道部脫鉤,分立組建中國南車集團公司、中國北車集團公司,歸國務院國資委領導和監管。
2007年12月27日,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8年6月26日,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8年,中國南車分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交所上市。
2009年,中國北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2014年,中國北車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2014年12月30日,南車北車發布重組公告,采取中國南車吸收合并中國北車方式進行合并。合并雙方擬定中文名稱: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中車”。
2015年3月6日,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公告稱,合并方案已獲國資委批準。
2015年6月1日,南北車合并收官。中國南車1日晚間公告,由于公司與中國北車A、H股合并均已實施完成,據方案,合并后新公司將采用新公司名稱,變更后公司名稱為“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中車”。
2015年9月28日,據國資委網站消息,由中國南車集團公司和中國北車集團公司重組合并而成的中國中車集團公司,9月28日正式宣告成立,歷時將近一年的南北車重組工程圓滿竣工。
代表性產品與服務
1. 鐵路裝備業務
鐵路裝備業務主要包括:(1)機車業務;(2)動車組和客車業務;(3)貨車業務;(4)軌道工程機械業務。
把握國內外鐵路運輸市場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快鐵路運輸裝備技術、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加快新技術應用和新產品研制,打造系列化、模塊化、標準化的產品結構和技術平臺,鞏固行業領先地位,不斷滿足鐵路先進適用和智能綠色安全發展要求。進服務化轉型,鐵路裝備業務實現穩定增長。
2. 城軌與城市基礎設施業務
城軌與城市基礎設施業務主要包括:(1)城市軌道車輛;(2)城軌工程總包;(3)其他工程總包。
面向全球市場,加快城市軌道交通裝備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系列化、模塊化、標準化的產品結構和技術平臺,以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不斷鞏固和擴大國內外市場。抓住城鎮化建設發展機遇,積極與地方政府開展戰略合作,磁懸浮列車、跨座單軌、懸掛單軌、無人駕駛地鐵等新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市場相繼實現新突破;積極拓展新業務,發揮裝備制造、業務組合、產融結合等綜合優勢,強化技術創新和商業服務模式創新,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總包、城軌車輛機電總包等業務獲得市場訂單能力不斷增強,城軌與城市基礎設施業務實現速發展。
3. 新產業業務
新產業業務主要包括:(1)通用機電業務;(2)新興產業業務。
按照“相關多元、高端定位、行業領先”原則,強化資源配置,加快新產業發展。通用機電
業務,以掌握核心技術、突破關鍵技術、增強系統集成能力為重點,完善產業鏈,鞏固軌道交通裝備核心技術優勢,促進主要產品技術升級。
4. 現代服務業務
現代服務業務主要包括:(1)金融類業務;(2)物流、貿易類業務;(3)其他業務。
以金融、類金融和物流服務為重點,加強內部金融服務,以融促產,拓展金融服務業務,推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積極探索“互聯網+高端裝備+制造服務”業務,穩步推進“數字化中車”建設;積極穩妥開展現代物流貿易,以強化集中采購為基礎,加快“中車購”電子商務平臺業務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務穩步發展。
5. 國際業務
把握“一帶一路”、“走出去”發展機遇,大力實施國際化戰略。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推進出口產品由中低端向高端轉變,美歐等海外高端市場不斷取得新突破,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項目成為中國高鐵標準“走出去”第一單,高鐵成為落實制造強國、交通強國、實施“走出去”的典范。持續深入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美國波士頓基地生產的橙線地鐵車輛成功下線,芝加哥基地本地化建設進展順利,相繼獲得巴基斯坦機車、沙特地鐵等維保訂單,斬獲馬來西亞 42 列無人駕駛城軌車輛機電總包,出口形式實現產品+技術+服務等組合輸出能力日益增強,設在德國、英國、美國等海外研發中心對海外研發資源利用和人才培養能力不斷增強。
國際化發展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中車的高歌猛進,“中車制造”已經遍及全球 102 個國家和地區,換而言之,全球 83% 擁有鐵路的國家都運行中車的產品。以占據中國國內城市軌道交通裝備市場40%以上份額的中車長客為例,該公司產品已出口至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阿根廷、泰國、沙特、伊朗、新加坡、埃塞俄比亞等20多個國家,出口車數量累計超8000輛,出口創匯超80億美元。
隨著海外業務的拓展,中國中車國際化經營水平日益提升。截至目前,中車在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設立75家境外子公司、13家境外研發中心(含籌建)。
中國中車牢牢把握住“一帶一路”建設和“走出去”機遇,海外市場不斷取得新突破,各類軌道交通裝備實現全面出口,出口產品覆蓋全球 104 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產品實現了從中低端走向高端轉變,出口市場實現從亞非拉傳統市場到歐美澳高端市場轉變,出口形式從單一產品到產品、資本、技術、管理、服務多種形式組合,出口理念從產品“走出去”到產能“走進去”、品牌“走上去”轉變。海外業務布局不斷加速,馬來西亞制造中心成為東盟地區經貿合作的亮點和“一帶一路”示范基地,美國波士頓制造基地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地鐵車輛成功下線,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項目成為中國高鐵標準“走出去”第一單,高鐵成為落實國家制造強國、交通強國、實施“走出去”的戰略的典范。中國中車的全球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顯著提升,2017 年獲得標普、穆迪和惠譽三家國際評級機構“中國主權級”評價,刷新了中國制造業國際評級的最高評價。
經營業績
中國中車3月29日最新公布的2017年年報顯示,其營業收入2110億元,同比下降8.1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8億元,同比下降4.35%。基本每股收益0.38元。公司最新分配方案為每10股派發股息人民幣1.50元,股息率1.53%。
百強價值
5月9日,由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組織、評選的“2018中國品牌價值百強榜”在上海發布。這是我國首次依照品牌價值發布中國品牌前100排名。
該品牌百強榜,是由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組織有關權威單位和專家進行評價和發布。主要面向我國具有產業優勢、占國民經濟生產總值比重較高、品牌建設基礎比較好、品牌評價條件成熟的相關行業。本次品牌榜的發布是2018“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的重要環節,也是建立中國特色的品牌價值評價機制、打造中國品牌正能量、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舉措,上榜的“中國品牌”將首次以群像的形式在海內外主流媒體集體亮相。
作為中國交通裝備制造業的代表性品牌,中國中車在本次百強榜評選中,以1776.71億元品牌價值排名第九位。
品牌解析
品質是制造業的基石,更是中國中車發展的基礎。中車始終堅守“高端高質”的理念,以好的品質創造好的品牌,努力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加快從“規模速度”向“質量效益”轉變,從“產品經營”向“資本經營”轉變,從“裝備供應商”向“綜合價值創造者”轉變。
自主化的技術創新是中車發展的主線和靈魂。依靠自主創新,中國中車搭建了國際先進的軌道交通裝備設計、制造與產品三大平臺,以高速動車組、大功率機車、鐵路貨車、城市軌道車輛為代表的系列產品,已經全面達到并領先世界先進水平。
國際化是中國中車發展的另一大主題。在改革開放“走出去”以及“一帶一路”等國家政策的指導下,中國中車不斷拓展海外市場,不斷增強國際化經營能力,在擴大海外市場占有率的同時,將”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帶向了全世界,從而贏得了全球的認可和贊賞。